“皇上,儿臣也发现了一处错漏。”
有了朱元璋开这个头,不久之后太子朱标也开口说道。
“又怎么了?”朱元璋这会儿情绪看上去倒是稳定了不少,好奇地开口问道。
“启禀皇上,儿臣觉得大明律中的奸党罪有不妥之处,罪名之中指出,凡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又言凡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等等……”
太子朱标将奸党罪涉及的五条律法,都给念叨出来。
总结下来就是,唆使他人杀人,无论是否故意,斩!
为死刑犯说情,无论有理没理,都是收买人心,该斩。
还有禁止官员私下结盟或者干预朝政,违令者,斩!
官员徇私枉法,听上级官员命令进行执法的,同奸党罪论处。
第五条,凡是下级官员或者平民百姓去称赞权臣,都是奸党。
“有什么不对吗?咱的这个奸党罪可是写得明明白白。”
朱元璋听了很是诧异,丝毫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
太子朱标有些无奈,回答道:
“皇上,首先第一条就不行,无论是否故意,都要以唆使杀人者为由将其斩首,这不是在伤及无辜吗?若真不是有意为之,又该如何论处?”
“儿臣敢断言,真按照这条律令去做,下面的官员们,要么谁都不敢轻易谏言,要么就谁都不会认真去执行这条律令!因为谁都不敢肯定自己的一条谏言会不会害死人,会不会被以奸党罪论处。”
“行行行,这条就免了,后面呢?难不成还有错不成?”朱元璋听到这里,却也不可否认,朱标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
“第二条就更离谱了,凡是给死刑者说情,都要判为收买人心,是否太过严苛?若是最后证明这名死刑者是枉死的,岂不又多杀了一个无辜之人?皇上可记得伍子胥、岳飞呼?”
朱标一下子搬出两名重量级的人物,朱元璋听得是哑口无言。
岳飞精忠报国之名,自然不用多说,后世不知道多少人对秦桧和皇帝赵构痛骂奸臣昏君。
伍子胥更是一个奇葩,刚好卡在忠臣仁孝的范围内,明明一家子都是忠臣,结果皇帝听信谗言给杀了满门,这才有了伍子胥后面报仇雪恨鞭尸楚王的事情发生。
“这,这……”
这两人都是传名千古的人物,例子摆在眼前,朱元璋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若是不改这条律令,以后轮到他和后世大明皇帝冤杀忠良,岂不是也要被后人痛骂?
这种事,朱元璋自然是不愿意发生的,只能摆手同意。
“行吧行吧,这条也可以改了。”
“父皇……胡子……”
朱元璋无奈,嘬着牙花子,从下巴上又拔出一根胡子。
“接下来还有结党营私,以及下级官员和老百姓称赞的高级官员……”
朱标还没有停下来,又把奸党罪后续的罪名一一列举说明其中的弊端和不妥之处。
关键每一处朱标都说得很有道理,朱元璋就算是嘴硬也找不到什么反驳的地方,最后只能无奈地点头同意修改。
朱标看着自己这个倔强的老爸朱元璋终于认同了自己一次,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等等,你小子不会早就想要修改大明律,一直在这里等着你老子我吧?”
这会儿朱元璋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对着朱标吹胡子瞪眼道。
只因为他感觉朱标这些话张口就来,仿佛早就酝酿许久了一样。
“皇上明察,儿臣岂敢啊!”
朱标自然是不愿意承认这点的,连连否认。
朱元璋瞅了他一眼,无奈摇头:
“罢了罢了,都是为了大明,咱也懒得追究了。”
“咳咳,陛下,微臣也发现了一处大明律的错漏之处。”
谁知这时候,李善长也凑了过来,小声说道。
“又有什么错漏?快说吧。”
朱元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脸上的神色明显多了几分不耐。
哪怕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可眼睁睁看着自己以为天衣无缝的大明律,被朱标说得漏洞百出,他心里能好过就怪了。
光是一个奸党罪,整个就被全盘否定!
“咳咳,启禀皇上,此处关于锦衣卫的律令,微臣认为不妥,锦衣卫有‘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微臣以为此处与陈先生描述的依法治国理念相悖,锦衣卫的监察权已经明显凌驾于律法之上,实属不妥啊!”
此言一出,在角落里面安安静静站着一言不发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镶差点一个趔趄没有站稳。
搞什么东西啊?
修改大明律怎么还修改自己头上了?
毛镶双眼瞪得老大,眼神震恐。
尤其是当他注意到说这话的是韩国公李善长的时候,心中顿时泛起了危机感。
好家伙,韩国公是在这里等着他呢!
当年刘伯温告老还乡,朱元璋提前派遣锦衣卫去监视和打探对方。
这件事之后锦衣卫的权力可以大得常人难以想象,以至于到了寻常官员看见飞鱼服就害怕紧张程度。
就算是一些达官贵人,也是对锦衣卫忌惮不已。
可现在,韩国公李善长明显是想趁着修改大明律的机会,对锦衣卫加以限制啊!
朱元璋也是眉头皱起,心中很是不满。
为什么赋予锦衣卫这么大的权力?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锦衣卫背后之人乃是他这个皇帝。
锦衣卫直接听从他的命令,自然需要凌驾法律之上的权力才方便监察百官。
但这显然是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之类的观念相违背。
“韩国公,你这个建议提得好啊,但是你可知道锦衣卫乃是效忠于咱,难不成锦衣卫就不能是依法治国的一环吗?”
朱元璋咬牙切齿,一时之间不知该作何回答。
“陛下还请放心,微臣并非想要限制锦衣卫的权力,只是想要规范化锦衣卫的职权范围,免得影响今后新大明律出台之后的执行。”
李善长不卑不亢,用的理由也极为恰当。
朱标和朱棣彼此对视一眼,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将来朱标继位,锦衣卫也是落在他的掌握之中,削弱锦衣卫,对他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可对大明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
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喜欢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