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áo,遨游,游逛。《后汉书·刘盆子》:“犹从牧儿遨。”(仍旧跟着牧童游逛。)
我们来解读《后汉书·刘盆子传》中这个极具戏剧性和哲学意味的典故:“犹从牧儿遨。”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放牛娃被历史的巨浪推上皇位,又最终选择回归本真的传奇经历。
一、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节选(《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盆子乘王车,驾三马,从数百骑。乃自南山转掠城邑,与更始将军严春战于鄠(hù),破春,杀之,遂入安定、北地。
至阳城、番(pó)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
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盆子乘轩车大马…… 后病目,眶陷,赤眉遂盲。
及赤眉败,盆子乃随刘恭、樊崇等降。
帝怜盆子,赏赐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xíng)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刘恭为更始报仇杀谢禄,自系狱。帝赦不诛。
盆子惶恐,旦夕啼泣,上其玺绶,曰: “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
帝笑曰: “儿大黠(xiá),宗室无蚩(chī)者。” 谓其聪明,宗室中不痴也。
又谓: “待汝以不死,亦足矣。”
犹赐田宅,归老于乡。
其后, “犹从牧儿遨。”
【注释】
1. 犹: 仍然,还是。
2. 从: 跟从。
3. 牧儿: 放牛的孩童。
4. 遨: 游玩,游逛。
5. 赤眉: 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因将眉毛涂红而得名。
6. 刘盆子: 西汉城阳景王刘章之后,被赤眉军立为皇帝。
7. 帝: 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8. 黠: 聪明而狡猾。此处光武帝是带点调侃的赞赏。
9. 蚩: 通“媸”,丑陋,引申为愚笨。
【翻译】
(前文叙述赤眉军败退,刘盆子投降光武帝刘秀。)刘秀怜悯刘盆子,给予他非常丰厚的赏赐,任命他为赵王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失明,刘秀又赐给他荥阳均输官的地盘,让他开设店铺,可以终身收取税赋。
(然而,)刘盆子(在失去一切束缚后),仍然跟随着放牛的孩子们一起游玩。
二、 人物介绍
刘盆子:
· 身份: 西汉远支皇族(城阳景王刘章之后),西汉末年被赤眉军拥立的傀儡皇帝。
· 性格与经历: 他本是一个放牛娃,生性懦弱、懵懂无知。在历史的机缘巧合下,被强大的赤眉军通过“抓阄”的方式推上皇位,成为名义上的“建世皇帝”。他完全无法驾驭皇位,在朝堂上惊恐哭泣,只想回到过去放牛的生活。赤眉军失败后,他投降刘秀,得以善终。
· 形象特点: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悲剧性喜剧人物,代表了个人在巨大历史洪流中的无力与错位,以及对朴素自由生活的本能向往。
三、 故事背景
1. 时代背景(新朝末年-东汉初年):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但因改制失败导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绿林、赤眉等起义军纷纷拥立刘姓宗室为帝,以争取政治合法性。
2. 赤眉军的困境: 赤眉军虽战斗力强,但缺乏有效的政治领导和长远战略。在攻入长安后,他们需要一面“正统”的旗帜来号令天下,于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摸签”方式,在景王后裔中选出了最不起眼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
3. 刘盆子的命运: 他的皇帝生涯充满了荒诞与恐惧。他目睹了赤眉军的烧杀抢掠,自己却毫无实权,甚至在朝会上看到将领们争吵打架会吓得大哭。这段经历对他而言不是荣耀,而是一场漫长的噩梦。
四、 寓意及现实意义
“犹从牧儿遨”这句简洁的记载,蕴含了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
1. 寓意:
· 本性难移,初心可贵: 无论被抛到多高的位置,经历过何等的繁华与混乱,刘盆子内心最渴望的仍然是那份无拘无束、与自然为伴的牧童生活。这说明了人的天性和最初的快乐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
· 富贵如浮云,自由价更高: 皇位与权力在世人眼中是终极追求,但在刘盆子看来却是沉重的枷锁。他主动交出玺绶,最终回归乡野,实现了精神上的解脱。这是一种 “放下”的大智慧,揭示了幸福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 历史的荒诞与个人的渺小: 刘盆子是被历史戏弄的棋子。他的故事寓意着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体常常是无力而无奈的。但最终,他用自己的选择证明了,人依然可以保有最后的主体性——即选择回归本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