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踱步到御案前,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随便出来一个女子!就能将国子监祭酒驳得吐血昏迷!将儒家千年礼法批得一文不值!诗词、算数、策论、辩才…他们样样精通!甚至…远超我大唐菁英!”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疑虑和一丝失控的焦躁:“他们…他们真的只是海外归来的…秦人后裔?!替秦始皇寻找长生药的那支?朕…朕怎么觉得…越来越看不透他们了?!他们展现出的东西…根本不像…不像这个世上该有的!”
魏征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语气中那深藏的猜忌和恐惧,他心中一惊,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肃容道:“陛下!臣恳请陛下,速速收起这份帝王猜忌之心!”
他抬起头,目光坦荡,声音铿锵:“秦族之人,言辞或许激烈,行事或许乖张,但他们的谏言,句句发自肺腑,字字切中时弊!他们所做之事,桩桩件件,光明磊落,于国于民,有目共睹!渭水之畔生擒颉利的是他们!献计献策解决蝗灾、赈济灾民的是他们!救治杜相、翼国公、皇后娘娘、长乐公主的是他们!造出利国利民之神器、丰富我大唐物产的也是他们!”
魏征情绪激动,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陛下!那女子虽言‘屠儒’,但其核心,却是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乃何等胸怀!何等抱负!此言…此言让臣…汗颜!亦让臣…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啊陛下!”
房玄龄也连忙接口,语气沉重:“陛下,玄成(魏征字)所言极是!请您冷静思之!从始至终,秦族自龙首原立足,可曾向朝廷索取过什么?可曾真正要过一官半职?他们所要,不过是一块荒芜皇庄,自力更生!而他们回报给大唐的,是什么?是渭水大捷!是万民生计!是军中利器!是皇室安康!陛下,切莫因一时疑虑,寒了…帝友之心啊!”
杜如晦脸色红润少许,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咳嗽两声,缓缓道:“陛下…臣的命,是秦族救的。叔宝(秦琼)的命,是秦族救的。皇后娘娘和长乐公主的安康,系于秦族之手。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实实在在的恩情与功劳!若秦族真有不臣之心,当初泾阳血战,突厥刺客环伺之时,他们只需袖手旁观…后果,不堪设想!”
他深吸一口气,加重了语气:“陛下,秦族之功,早已远超寻常国公!其所献世界地图、所产美酒佳肴、所造琉璃神兵…我大唐武将勋贵,乃至皇室,受其惠者众多,可曾真正付过代价?陛下所赐,不过丹书铁券与龙首令…而秦族,可曾以此邀功?可曾以此横行?”
三位重臣,你一言我一语,言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急迫!他们都在竭力压制皇帝心中那正在滋生的猜忌的毒苗!
李世民听着三位心腹重臣的劝谏,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一些,但眼神中的复杂和凝重却丝毫未减。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沉默了许久许久。
御书房内,只剩下烛火噼啪的轻微爆响和窗外隐约传来的、来自平康坊方向的、秦族红棍们狂欢的喧嚣声。
那喧嚣声,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远在天边。
最终,李世民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他抬起头,目光恢复了帝王的深邃与平静,但眼底深处,那一丝疑虑的阴影,却并未完全散去。
“朕…知道了。”他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你们…先退下吧。让朕…静静。”
“陛下…”房玄龄还想再说什么。
李世民摆了摆手,打断了他:“退下。”
“……是。臣等告退。”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人相视一眼,眼中都带着深深的忧虑,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空荡的御书房内,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目光幽深地望向平康坊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
帝友…秦哲…
秦族…
海外归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一个个词汇在他脑中盘旋、碰撞。
窗外,秦族的狂欢声隐隐传来,如同这个新兴势力蓬勃而野性的心跳,撞击着古老帝国的宫墙,也撞击着这位天可汗…愈发复杂难明的心绪。
一场风暴,似乎刚刚平息,另一场更大的、源自帝王内心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唐有一帮古惑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