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翻译的额外收入,跨界展锋芒
五月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银珠刚结束与高二学生秀彬的家教课程,银珠从李教授家走出来回家。回到家里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将家教的报酬清点后放入专用的储蓄盒中。这笔收入稳定而可观,是她经济独立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银珠深知,单一的收入来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未来学业愈发繁重、可能无法保证固定家教时间的情况下。开拓新的、更具灵活性的收入渠道,是未雨绸缪的必要之举。她想起大纲中规划的“翻译的额外收入”,这正是一个既能运用语言和专业优势,又不受固定时间地点限制的理想选择。
机会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几天后,在医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上,主讲的金教授是一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的学者。下课后,银珠针对课上讲到的一个酶动力学机理上前请教,她流利的表达和深入的思考引起了金教授的注意。
“郑银珠同学,你的问题提得很好,涉及到目前研究的前沿争议点。”金教授赞许地点点头,整理着讲义,像是随口问道,“你的英语阅读能力怎么样?特别是专业文献方面。”
银珠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她谨慎而诚实地回答道:“教授,我一直在坚持阅读英文的医学和生物学相关文献,尝试跟进最新的研究进展。阅读专业资料没有问题。”
“哦?”金教授略显惊讶地看了银珠一眼,大一学生就有意识且有能力阅读英文文献的并不多见。他沉吟片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不算太厚但装订整齐的英文资料,“这是我最近收到的一份美国同行发来的研讨会综述,涉及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我自己最近忙着一个课题结题,时间紧张。如果你有兴趣和时间,可以尝试把摘要和核心结论部分翻译成韩文给我,大概十页左右。当然,这需要花费你的课余时间,我会支付相应的报酬。”
银珠强压下心中的喜悦,双手接过资料,郑重地说道:“谢谢教授给我这个机会!我会认真完成的,保证准确性和专业性。完成后先请您过目,如果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我可以修改到您满意为止。”
金教授对银珠沉稳踏实的态度很满意,笑道:“不用太有压力,主要是帮我节省点时间。下周五之前给我初稿就可以。报酬就按…每千字(韩文)这个数,怎么样?”他说了一个对于学生兼职来说相当公道的价格。
“没问题,教授。我会尽快完成。”银珠再次道谢,小心地将资料收好。
离开教学楼,银珠的心情如同这五月的阳光般明媚。这不仅仅是获得一份有偿工作那么简单,更是对她专业能力和语言水平的认可。翻译这类前沿综述,不仅能赚取稿费,更能让她抢先接触到学科最新动态,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当她晚上回到家,静下心来开始阅读和翻译时,才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挑战性。文献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缩略词和复杂的句式结构。有些术语在韩文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标准译法,需要她仔细斟酌,既要准确传达原意,又要符合韩文的表达习惯。
“Oxidative stress… 氧化应激,这个比较标准。”
“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没错。”
“This novel methodology facilitates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这种新方法有助于实现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是这个领域的固定译法吗?需要查证一下。”
她摊开厚厚的英韩医学词典,同时打开笔记本,一边翻译,一边记录下不确定或有争议的术语,准备第二天去图书馆查阅更权威的资料或向相关领域的师兄师姐请教。书桌前的台灯亮到深夜,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和草稿。
连续几个晚上,银珠都沉浸在这份翻译工作中。她逐字逐句地推敲,反复修改,力求在“信、达、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尤其注重“信”和“达”——准确和通顺。这个过程虽然耗费心神,但也让她对相关领域的理解更加系统深入,仿佛进行了一次高强度、高质量的专题学习。
周四下午,银珠提前完成了初稿。她没有立刻交给金教授,而是又仔细校对了两遍,纠正了几个细微的措辞和标点错误。然后,她将整理好的翻译稿和一份清单一起装进文件袋,清单上罗列了她遇到的几个术语最终选择的译法及其理由,以及一处原文中可能存在的笔误(她根据上下文逻辑进行了推测并标注出来)。
周五,银珠准时将译稿交到金教授办公室。金教授接过文件袋,先是对她提前完成表示惊讶,随后翻看了那份术语清单和疑问标注,眼中赞赏之色更浓。“郑银珠同学,你做得非常细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份清单很有价值。”他当场快速浏览了几页译文,点了点头,“嗯,译文流畅准确,专业术语处理得当。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