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踩着晨光走进公园时,月季园的欢呼声差点把她耳膜震破——满园的月季像憋足了劲儿的选手,一夜之间集体怒放,粉的、红的、黄的花瓣层层叠叠,嫩黄的花蕊顶着露珠,被翠绿的新叶衬托得娇艳欲滴;之前被咬成“蕾丝边”的叶片早已脱落,取而代之的是油亮厚实的新叶,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瓢虫们懒洋洋地趴在花瓣上晒太阳,偶尔爬动一下,清理残留的零星蚜虫,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
耳边的植物“欢呼雀跃”声比过年还热闹:
“开花啦!我终于又变美了!游客们快拍我,我要当朋友圈C位!”(来自一朵大红色月季)
“谢谢瓢虫小卫士!我的叶子终于不痒了,还长了这么多新叶,太开心了!”(来自一株之前被咬得最惨的月季)
“蜜源植物发芽啦!以后瓢虫们不用愁没吃的,我们可以永远做朋友啦!”(来自月季园边缘的波斯菊幼苗)
“快看快看!好多游客来拍照,我们月季园又火啦!”(来自花坛角落的小月季)
林小满嘴角忍不住上扬,心里吐槽:“这些月季比网红还爱臭美,开花第一件事就是求拍照,不过确实比之前蔫蔫的样子好看太多,堪称‘植物界的逆袭’。”
李婷举着相机疯跑进来,嘴里喊着:“我的天!这也太绝了吧!月季全开了,比荷花还热闹,今天的素材直接封神!”她对着月季拍个不停,相机快门声“咔嚓咔嚓”响个不停,“我要把这些照片做成‘月季逆袭记’系列海报,从‘蕾丝边’到‘盛世美颜’,保证刷爆朋友圈!”
刘宇拎着水质检测仪(顺便带了昆虫计数器),蹲在月季旁统计:“蚜虫密度已经降到每片叶2只以下,完全达到正常水平!月季新叶生长量达5厘米,开花率95%以上,生物防治效果远超预期!”
陈阳推了推眼镜,观察着瓢虫的活动:“瓢虫已经开始在蜜源植物上产卵,草蛉也孵化出来了,形成了稳定的生态防治系统。以后就算有少量蚜虫,也会被它们及时消灭,不用再担心泛滥成灾了。”
林小满凑近一朵最大的红色月季,耳边传来它带着骄傲的声音:“小丫头,谢谢你!要不是你请来瓢虫大军,我早就被蚜虫啃成光杆司令了。你看我现在开得多漂亮,游客们都在拍我,比隔壁荷花还受欢迎!”
“不用谢,”林小满在心里回应,表面上对着迎上来的张主任说,“这是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的功劳,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月季园恢复健康,游客也越来越多,算是给公园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主任笑得合不拢嘴,手里拿着手机展示:“你们看!游客们拍的月季视频已经刷爆本地抖音了,点赞量破100万,还有很多外地游客说要专门来我们公园看月季!昨天文旅局还打电话表扬我们,说我们打造了‘生态旅游典范’!”
正说着,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月季园,手里拿着画板和笔记本,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麻雀:“老师,这就是视频里的月季园吗?太漂亮了!”“瓢虫在哪里?我要找瓢虫小卫士!”“我要画一朵最大的红花,送给瓢虫!”
带队老师笑着对张主任说:“张主任,我们是附近小学的,看到你们公园生物防治的视频,特意组织学生来实地学习生态知识,希望能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和昆虫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欢迎欢迎!”张主任立刻说,“让林小满女士给孩子们讲讲吧,她是我们公园的生态顾问,也是生物防治的专家。”
林小满刚要开口,帆布包里的多肉就不满地嚷嚷:“凭什么让她讲?我也懂生态知识!我要给小朋友们讲课,让他们知道多肉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也是‘形象大使’!”
“别添乱!”林小满用意念怼回去,“你连蚜虫和瓢虫都分不清,还想讲课?小心小朋友们问倒你,让你下不来台。”
“我才不会!”多肉不服气地说,“我知道蚜虫是坏蛋,瓢虫是好人,蜜源植物是瓢虫的零食,这些还不够吗?”
林小满懒得跟它计较,转身对着小朋友们开启科普模式:“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漂亮的月季,之前被蚜虫咬得很惨,后来我们没有用农药,而是请来了蚜虫的天敌——瓢虫和草蛉,它们就像植物的‘小卫士’,帮月季消灭了蚜虫。同时,我们还种了蜜源植物,给瓢虫和草蛉提供食物,让它们能一直留在月季园,保护月季健康生长。”
“哇!瓢虫好厉害!”一个小朋友举着画板说,“我要画一只最大的瓢虫,给它戴上小红花!”
“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打瓢虫了,我要保护它们,让它们帮植物消灭害虫!”另一个小朋友说。
林小满看着小朋友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就是生态科普的意义,让环保理念从小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突然,一阵熟悉的声音传来:“大家快来看!我店里的多肉也长好了,没有用农药,全靠瓢虫和蜜源植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