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刚把生物防治实施方案贴在公园公告栏上,就被一群举着放大镜的小朋友围得水泄不通——昨天“瓢虫大战蚜虫”的视频火遍全网,今天家长们带着孩子专程来公园“围观生态大战”,还有的小朋友举着画满瓢虫的画板,嘴里喊着“找瓢虫,救月季”,场面比公园的荷花展还热闹。
“大家别挤!排队观察,别碰月季和瓢虫,它们正在工作呢!”李婷举着扩音小喇叭维持秩序,脸上带着无奈又好笑的表情,“这些小朋友比我们还积极,早上七点就来蹲守了,说要给瓢虫加油打气。”
林小满蹲在一株月季旁,看着叶片上忙碌的瓢虫幼虫,耳边传来月季们的“实时播报”:
“左边左边!那里还有几只蚜虫,别让它们跑了!”
“这只小瓢虫真能吃,一口气吃了五只蚜虫,太厉害了!”
“谢谢小瓢虫!以后你就是我的守护神,我给你提供花蜜当零食!”
帆布包里的多肉探出头,看着被小朋友围着的瓢虫,醋意大发:“凭什么这些小虫子这么受欢迎?我比它们圆、比它们可爱,怎么没人围着我拍照?小满,我也要当‘生态明星’,我要跟瓢虫合影,抢回我的C位!”
“别闹!”林小满用意念怼回去,“瓢虫是来干活的,不是来当明星的。你要是真想受欢迎,就好好当你的首席教具,别总想着抢风头。”
“哼,我不管!”多肉不满地撇撇嘴,“等蚜虫被消灭了,我也要在月季园晒太阳,让小朋友们围着我拍照,给我送营养液!”
老兰花慢悠悠的声音在意识里响起:“别理它,它就是嫉妒。你看看瓢虫的投放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林小满点点头,凑近月季仔细观察。只见一只只小小的瓢虫幼虫在叶片上快速爬行,遇到蚜虫就立刻扑上去,大口大口地啃食,吃得津津有味;成年瓢虫则在花瓣上停留,一边吃蚜虫,一边产卵,为后续的“战斗”储备力量。刘宇拿着计数器统计:“投放不到24小时,蚜虫密度已经从每片叶50只降到20只以下,效果太明显了!”
“而且没有伤害到蜜蜂等有益昆虫,”陈阳补充道,“我刚才看到有蜜蜂在月季花瓣上采蜜,说明生物防治没有破坏生态平衡,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林小满耳边传来一只成年瓢虫的“抱怨”:“……累死我了!这些蚜虫也太多了,吃得我肚子都圆了,能不能给我来点花蜜补充能量?总吃蚜虫,嘴里都发苦了!”
“没问题!”林小满在心里回应,表面上对着团队说,“瓢虫和草蛉需要花蜜补充能量,我们得尽快把蜜源植物种下去。李婷,蜜源植物种子到了吗?”
“到了到了!”李婷拎着一大袋种子跑过来,“波斯菊、薰衣草、二月兰,都是花期长、花蜜多的品种,而且好养易活,适合在月季园种植。”
张主任带着几位养护工人也赶了过来,手里拿着锄头和花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开始种植吧!你们说种在哪里,我们就种在哪里。”
“我们规划了三个区域,”陈阳指着月季园的边缘和中间的空地,“在月季园周围种一圈波斯菊和薰衣草,形成‘防护带’,吸引瓢虫和草蛉定居;在中间的空地种二月兰,增加蜜源植物的多样性,保证不同季节都有花蜜供应。”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养护工人负责翻土、挖坑,林小满和团队负责播种、浇水。小朋友们也想帮忙,在家长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撒进土里,嘴里还念念有词:“种子种子快发芽,长出小花给瓢虫吃!”
“太可爱了!”李婷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这些小朋友真是天然的宣传大使,他们的视频发出去,肯定能让更多人了解生物防治和生态保护。”
正说着,一位家长带着孩子走过来,笑着说:“林老师,我们家孩子今天特意来学习生态防治,他说以后要当一名‘生态小卫士’,保护植物和昆虫。能不能给我们讲讲,除了瓢虫,还有哪些昆虫是植物的好朋友?”
“当然可以!”林小满立刻开启科普模式,“除了瓢虫,草蛉、螳螂、食蚜蝇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它们能帮助植物消灭害虫,保护生态平衡。我们采用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既环保又有效,还能保护有益昆虫,让植物和昆虫和谐共生。”
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我知道了!以后我再也不随便打虫子了,我要保护瓢虫、草蛉这些植物的好朋友!”
林小满看着小朋友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就是生态科普的意义,让环保理念从小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突然,一位养护工人匆匆跑过来:“张主任,不好了!有几只瓢虫被鸟吃了!我们刚种的种子也被一些游客不小心踩坏了!”
“什么?”张主任脸色一变,“怎么会这样?赶紧去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