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会所里的交易
镜湖山庄藏在城郊的竹林深处,车灯劈开暮色时,能看到竹枝在风中摇晃,像无数双窥探的眼睛。林辰让司机在山庄门口等着,自己踩着青石板路往里走,皮鞋跟敲在石头上,发出单调的“笃笃”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1号院的灯笼亮着暖黄的光,竹编的院门虚掩着,推开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酱香。不是寻常饭馆的酱油味,是陈年茅台特有的醇厚香气,混着桌上佛跳墙的鲜味,在空气里织成一张黏稠的网。
刘斌正和一个矮胖的男人碰杯,看到林辰进来,立刻笑着站起来:“林部长可算来了,就等你了。”他拉过那男人,“这是启航文化的王总,王海涛。”
王海涛脸上堆着油亮的笑,伸手过来握:“林部长年轻有为,早就想拜访了,一直没机会。”他的手掌又厚又软,像块刚出水的海绵,捏得林辰指节发僵。
包厢是中式风格,墙上挂着幅《松鹤延年图》,画得匠气十足。红木圆桌中间摆着个黄铜火锅,炭火正旺,锅里的高汤“咕嘟”冒泡。林辰被让到主位,对面就是王海涛,刘斌坐在两人中间,像个随时准备调停的裁判。
“知道林部长不抽烟,特意备了好茶。”王海涛亲自给林辰倒茶,茶杯是景德镇的青花瓷,杯底印着个小小的“刘”字。“这茶是明前的龙井,我托人从杭州带的,尝尝?”
林辰没动茶杯,目光落在桌上的文件袋上。刚才王海涛进来时,这袋子就放在他手边,鼓鼓囊囊的,边角露出点白色的卡片。他心里清楚,那是什么。
“刘主任说,王总想参与文化产业园的招标?”林辰开门见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裤袋里的桃木珠,珠子的裂纹硌得他有点疼。
王海涛的笑僵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是有这个想法。产业园这么大的项目,我们启航虽然年轻,但有冲劲。再说,我跟刘主任是老交情,他信得过我,我肯定不能给他丢人。”
“王总的公司才成立四个月,资质还是暂定级。”林辰端起茶杯,却没喝,“产业园的主体工程要求二级以上资质,这是省里的硬性规定。”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刘斌夹了块鲍鱼放进林辰碗里,“资质的事,我已经跟省厅打过招呼了,只要项目能拿下,补个手续还不容易?林部长是宣传部的一把手,招标方案是你牵头制定的,稍微‘调整’一下门槛,不就结了?”
“调整门槛?”林辰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刘主任是说,让我知法犯法?”
包厢里的空气瞬间凝固。炭火“噼啪”响了一声,把三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王海涛的脸色有点难看,从文件袋里掏出那张白色卡片,推到林辰面前——是张银行卡,上面没有名字,只有一串卡号。
“林部长,这是一点心意。”王海涛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点急切,“里面有五十万,算是定金。项目下来后,利润咱们五五分,绝不亏待你。”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知道你在推文化惠民工程,缺钱。这钱你先拿着,不够我再补,就当是我给镜州老百姓捐的。”
林辰看着那张卡,像看着块烧红的烙铁。五十万,够建三个社区活动中心,够给城郊的老人买两百套棋牌桌,够让那些在垃圾堆旁写作业的孩子,搬进亮堂堂的教室。这些数字在他脑子里打转,像无数只小手,拉着他往下沉。
“王总这是什么意思?”林辰把卡推回去,声音冷得像窗外的风,“觉得我林辰是能用钱收买的?”
“林部长别生气。”刘斌打圆场,把卡又推回来,“王总就是想表达点诚意,没别的意思。你在镜州不容易,周志国那帮人处处给你使绊子,没点自己人帮衬,怎么站稳脚跟?这钱你拿着,不是给你的,是给你打点关系用的,懂吗?”
“打点关系?”林辰笑了,笑声有点涩,“用赃款打点关系,最后把自己送进牢里?刘主任,赵部长就是这么教你做事的?”
提到赵立东,刘斌的脸色沉了下来:“林辰,你别给脸不要脸。要不是看在赵部长的面子上,你以为我会找你?这项目,你点头要做,不点头也得做!”他猛地拍了下桌子,火锅里的汤溅出来,烫得王海涛“嘶”了一声。
林辰没动,只是看着刘斌:“刘主任这是在威胁我?”
“我是在提醒你。”刘斌的声音发紧,“赵部长在省里的日子不好过,周志国的岳父天天找他麻烦。这个产业园项目,是赵部长给镜州争取的,也是给他自己攒的政绩。你要是搞砸了,不仅你在宣传部待不下去,赵部长也会受牵连。你自己掂量掂量,孰轻孰重!”
最后那句话像根针,扎在林辰最软的地方。他想起赵立东把他从县城调出来时说的话:“别学那些油滑的,就凭着良心做事,出了事我给你兜着。”这句话,他记了五年。可现在,这份“兜着”,竟成了别人要挟他的筹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