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凤莲听说的情况是人们窃窃私语传播的,有的还来自捉迷藏的小孩,听起来有枝有叶,真像有那么回事;周兵说的他的亲身体验又好像不是空穴来风;再加上夏家放风说嫁妆没备齐,今年不结婚;薛井林已几次跟父母吵嘴,说他的婚事是父母包办,他不承认。这一连串的事情都在印证薛井林真有悔约另娶、夏金花有不嫁周玉明的兆头。向河渠自言自语地往好处想着说:“会不会是腐化通奸呢?”凤莲语气肯定地说:“他俩肯定能成。”向河渠惊奇讶地问:“凭什么这么肯定?”凤莲说出了二嫂说的另外一件事。
童凤莲说的二嫂是向河渠的二堂兄向儒仁的妻子姜桂兰。前些天夏金花生病住院,二嫂带女儿永红去看病,顺便看望夏金花,没看到周玉明,却看到薛井林坐在床边。
说到这儿,凤莲尴尬地住了嘴。向河渠问:“怎么了?”凤莲说:“告诉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向河渠说:“放心吧,我不是个爱传话的人。”凤莲一想也是,向河渠多数时候都是只听不爱说话的,更不传张长李短的小道消息,于是说:“听护士吩咐,才知道金花去流产的。”
“不会吧?”向河渠沉思着说,“要是真有了,正好勒马打车,还流产?”“我也这样说,可人家说我傻。”“哦--?”“人家说薛队长精明,他担心孩子是别人的。”“喔—”向河渠明白了,随即又问,“怎么没听说过呢?”
“搬不上台面的事谁来跟你说?都是婆娘家叽叽咕咕传的嘛。”童凤莲笑着说。“哪,你怎么也没告诉我呢?”
“这要问你了。”凤莲没好气地说,“日里除了吃饭,不沾家门,晚上走东家串西家,不出去吧,又写呀算的,要不就吹你那个规划,有和我说话的功夫么?再说这些污七八糟的事情你不问,哪个嘴淡寻你说?”“呃——”向河渠歉疚地笑笑,不着声了。
看起来薛井林正走在三岔道口,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论是对他还是对生产队都是大大地不利。
儿时的小伙伴、初中的老同学、运动中又挺身而出帮过自家的忙,现在走到岔道口上了,总不能任其下滑而不问吧,得劝劝他。怎么劝呢?当然得从他的切身利益、从改变生产队穷困面貌、从刹住歪风邪气这些方面入手,只是他已深陷其中了,能劝得醒吗?
回想起自己深陷在对梨花的苦苦思念中而难以自拔时的情景,觉得有些难。虽说自己也是被人劝醒的,那是因为来人是自己的红颜知己,说的话容易听得进去,还因为分手决定是自己作出的,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是清白之身,假如有了实质性的肌肤之亲,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没法将他俩分开,更别说是晓云了。而今自己与井林的关系远不及与晓云的关系之密切,井林与夏金花的关系又远胜自己与梨花,能劝得醒吗?向河渠问凤莲,没听到回音,细一听,唷,她已睡了。于是轻轻地抽出被枕着的手,将被子拉拉好,也眯上眼睛,静静地睡去。
古书说:“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穷追细究似乎不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啊,群众观点到哪儿去了?但是纵观历史,因一人兴邦一人亡国的却不乏其例。不是吗?要是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中国的革命战争势必会延长好多年;项羽如果能广纳众言、深结民心,决不会丧在刘邦之手;勾践卧薪尝胆转败为胜,夫差荒淫失政贪恋女色终至败亡……一个生产队长的婚姻问题虽然无损于国政,一般说来也不会涉及社员的利益,但在特殊情况下却会对这个队的集体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无需去博古引今,老队长的姘妇们干政乱政的事例就是前车之鉴,向河渠深深懂得这一点。
这一天的晚饭后,向河渠来到薛家,跟薛大伯大妈打过招呼后对队长说:“井林,今晚想跟你做个伴,行吗?”正咕噜咕噜抽水烟的薛井林有些惊疑地问:“同我作伴?”“是啊,能行吗?”“只要夫人没意见,我这儿当然行。”向河渠哈哈一笑说:“请过假啦。”薛大伯问:“家里来客了?”向河渠说:“没有,大伯大妈,是这样,我想利用晚上的时间和井林扯扯队里的事情。”
薛大伯说:“你这孩子晚上还来商量事儿,真不容易呀。”薛大妈说:“跟他爸一样肯为大伙儿。”向河渠说:“既然大家选了我们,我们就应当想办法把生产队搞好。我和井林一样都是你们的子女,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你们可要及时说说啊。”“看你说的,哪能有做得不好的呢?大家都在说象这样下去,我们一定能翻身呢。井林,向会计比你有学问,你要向他学着点儿。”薛大妈说。向河渠忙说:“那可不敢当,井林还是哥哥呢,又在工作队、贫宣队工作过,经验丰富,该我向他学习才对。”
“你太谦虚了。”“谁不知道你有学问啊。”“大家都说你的规划写得好呢。”薛家人纷纷赞扬着向河渠,薛井林说:“还是互相学习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