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戴老师陪同拜访一周后,就没有再去过,是不是去走一走,看看戴家能不能帮出点什么好主意。向河渠将想法跟蒋、赵一说,老蒋第一个赞成。他说:“目前厂里的事情有我帮着,赵国民一定能应付裕如的。再说了,也没多少大事:香肠车间工作已趋正常;醋酸钠生产,产品质量从外观上看也知道质量不错;肝素受风雷化工厂的影响,原料减少,这原料之争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得了的,关系户都是国民建立的,在家也帮不上忙;压敏胶更不用说了,小试中试还得好长时间才能见分晓呢。趁这不忙的机会去南京走一走是完全可以的。”赵国民认为老蒋的话很对,于是他回家作去南京的准备。
其实向河渠除了人没去外,与南京的联系还是有的,八月份就曾给戴志雄去过一封信。那封信上写道,唔——,诸君也许还记得自运动前向河渠向社教总团反映情况没留底稿险些吃亏留下的教训,自那以后凡外发信件都留底稿,习惯所致,甚至给亲友的信件也有底稿,更不用说计划、报告了。也正因为有这么个习惯,才给我写这部小说带来很大的方便。凡他一生中所动笔的东西有了底稿,小说中用得到的,拿来就用,无须动脑筋撰写,这不,给戴志雄的信拿来一贴就成。信上写的是:
“尊敬的戴老:
第一次造府拜访,就受到您及全家的热情接待和盛情款待,大热天您又老远为我们奔波找人,使我们受到很大的感动,在此谨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家父听我说起仅带了几斤水果就去拜访您,斥责我不懂事,老娘固然与老爸同一观点。不用想,他们是对的,戴家与童家、魏家、向家交谊年深日久,素手往拜,确嫌菲薄。凤莲虽然什么也没说,我想她跟公婆大约也是一个意思吧,于此我只能向您致歉意了。
那次南京之行,虽然没有接上什么业务,能够结识您和您的亲属,就是我的收获,因为有您和您亲属的支持,终将会为我厂带来福音的。
运动使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我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一直奋进拼搏:在生产队我搞水稻丰产试验;进社办企业我利用业余时间搞文学创作;创办生化厂我认真学习企业管理原理,探索乡办厂的管理方法;而当迫于无奈挑起厂长重担时,又奔波在开发救厂的征途上。沿江的工业很可怜,年产值才三百多万,我们厂更可怜,今年一到七月份才近八万。我立志要将我厂搞上去,今年要搞二十五万,明年五十万,后年过百万,定要重现八零年的辉煌。
如何才能达到目标实现理想呢?除了自身的奋进拼搏外,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外援。南京之行就是争取外援的行动之一。”
向河渠在信中说:“我知道家乡某些人曾不公正地对待过戴家,让你们受到伤害,但这只是某些人的过失,不能代表家乡近四万人民对当年抗战英雄您的感情。且不说战争年代家乡父老乡亲对您的掩护和帮助,就是解放后的几十年中,一提起抗战,人们便会回忆起您英勇杀敌的往事。人民没有忘记您。”
向河渠在信中说:“这次您回乡参加戴老师的葬礼,并访问当年掩护您的乡亲,您表示将尽力为家乡做点事。乡党委、乡政府为您不计前嫌,愿为家乡作贡献的态度表示感谢。乡政府有关领导表态,如果您能为家乡引进好项目,乡政府可在五十万之内进行投资,并由您选定项目负责人。”
向河渠在信中告诉戴志雄:今年的二十五万产值不会有什么问题,困难的是明年、后年。为实现明年,尤其是后年的目标,他必须在项目开发方面作最大努力。他说目前的大体设想是:
一、从技术不复杂的小化工产品入手,建成一个年产值四五十万元的生产线,利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的产品,今年主要上醋酸钠、硫酸铝。可生产的产品及用途列表附后。
利用农副产品如豆饼生产蛋白质类,棉籽壳灰生产氯酸钾类产品,详见附表。
向化学试剂、催化剂这类投资不大、技术不太复杂仅技术要求高的产品进军,详见附表。
他说已与一些研究所、化工厂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了联系,并将寻求更多科技人员的支持。
他说开发产品并不难,难就难在卖出去。只要经济上不受束缚,他足不出户就可以推出一系列小化工产品。问题是卖给谁呢?
当然每个产品都有适用的行业和用户,可以向这些用户去推销。关键是这些产品并不是生化厂首创,人家早已有了合作伙伴,再想卖给他们,就得往里挤。挤占别人已占领的市场是有条件的,从硬件上说质价比优于别人,可以挤占;从软件上讲,过硬的人事关系也可以挤占。
他说他寄希望于戴家的就是运用他们的力量,从人事关系方面去挤占。他说凭人事关系并不是说靠脸皮去蹭,人事关系只能作为介绍信来使用,推动人事关系来为我们出力要动之以利,这方面的开支自然由我们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