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劲松(原名马三)和运输二队的加入,像给独立加强连的后勤系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些新队员干活卖力,尤其是石劲松那“人形拖拉机”般的体力和效率,大大减轻了老队员们的负担,也让沈泉这个兼职运输队长轻松了不少。
然而,丁伟物资表上那“粮食:约够8天”的红色数字,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每个人心头。一百一十张嘴,每天人吃马嚼(虽然没马,但形容消耗大),那点库存眼看着往下掉。炊事班老班长现在每顿下米,都得拿着小秤盘掂量又掂量,恨不得一粒米掰成两半煮。
李云龙更是急得嘴角起泡,整天背着手在营地里转悠,看啥都像能吃的,好几次盯着那拉拖车的石劲松,嘀咕道:“这家伙,一身腱子肉,要是能……咳……”吓得旁边的孔捷赶紧把他拉走:“老李!注意政策!咱们是红军!”
这天,运输二队刚从外面运了一批木料回来,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休息的时候,石劲松凑到沈泉身边,欲言又止。
“咋了,劲松?有啥事?”沈泉递过一碗水,问道。
石劲松接过水,咕咚咕咚灌下去,抹了把嘴,压低声音说:“沈队长,俺……俺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咱们红军不兴吞吞吐吐那一套!”沈泉是个爽快人。
石劲松左右看看,声音更低了:“俺以前……在那山头混的时候,有一次饿急了,摸到后山想找点野食,碰巧看见……看见一伙国民党兵,往山腰那个破山神庙里搬东西,好像是一袋袋的粮食!还有两个桶,闻着像是煤油!”
“山神庙?粮食?煤油?”沈泉的眼睛瞬间亮了,“你看清楚了?有多少人看着?”
“看清楚了!当时俺躲在山沟里,看得真真的!粮食不少,起码十几二十袋!当时就留了两个人看守,懒洋洋的,估计觉得那地方偏僻,没人敢去。”石劲松肯定地说,“后来俺们也想过去摸点,但那俩家伙有枪,没敢动手……”
沈泉一听,这还了得!这可是天大的情报!他立刻跳起来:“走!赶紧跟我去见连长和指导员!”
李云龙和孔捷、林烽正在连部对着地图发愁,听到沈泉和石劲松的报告,顿时精神大振!
“山神庙?粮食?他娘的!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李云龙兴奋地一拳砸在地图上,“有多少人看守?确定只有两个?”
石劲松肯定地点头:“千真万确,连长!就两个!俺盯了他们半天!那庙破得很,平时根本没人去!”
孔捷比较谨慎:“会不会是陷阱?或者情报有误?”
林烽沉吟道:“可能性不大。国民党军习惯在一些偏僻据点设置临时补给点,方便小股部队机动取用。他们估计也没想到这深山里除了他们,还有咱们这么一大伙人。两个看守,符合这种临时粮库的配置。我觉得,值得一试!”
“干!必须干!”李云龙毫不犹豫,“老子正愁没地方找粮呢!这就送上门来了!老林,你说,怎么打?”
林烽分析道:“既然只有两个看守,地势又偏僻,不宜动用大队人马,容易暴露。派一个精干的小分队,快速突袭,拿下粮库,搬运物资,然后迅速撤离。”
“好!沈泉!”李云龙点将。 “到!” “你从侦察班挑五个身手最好的!再……石劲松!” “到!”石劲松一个激灵,挺起胸膛。 “你也去!你熟悉路,也算戴罪立功!老子再给你配四个力气大的新队员,负责搬运!老子亲自带队!咱们去端了这狗日的粮库!”
“老李,你亲自去?”孔捷有些担心。 “废话!抢粮食这种大事,老子不去不放心!”李云龙一瞪眼,“家里老孔你坐镇!老林,你也留下,万一有啥情况,你好支应!”
很快,一支由李云龙亲自带队,沈泉、五名侦察兵精锐、石劲松和四名力气最大的新队员组成的十一人突击小队,携带短枪、匕首和绳索,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煤窑,消失在茫茫山林中。
山路难行,但在石劲松这个“活地图”的带领下,小队避开了可能遇到敌人的路线,快速向山神庙逼近。
傍晚时分,小队潜行到了山神庙附近。李云龙示意大家隐蔽,他和沈泉悄悄摸上前去观察。
那山神庙果然破败不堪,断壁残垣,但庙门口确实有两个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哨兵,抱着枪,靠在一堆麻袋上,无精打采地打着哈欠,丝毫没有警觉。
“他娘的,真是俩看门的傻羊!”李云龙低声骂了一句,回头对沈泉打了个手势。
沈泉会意,带着两个侦察兵,如同狸猫一样从侧面悄无声息地摸了过去。而李云龙则带着其他人,从正面慢慢靠近。
几乎是同时发动!沈泉三人如同猛虎扑食,瞬间从背后捂嘴、锁喉、下枪,将两个哨兵无声无息地放倒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李云龙带人迅速冲进庙里。
庙里情景让众人大喜过望!角落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二十多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旁边还有两个铁皮桶,打开一闻,果然是煤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