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在湖南境内的短暂休整即将结束。温暖的阳光晒干了军装上的潮气,也稍稍抚平了战士们身心的疲惫。缴获的粮食消耗了大半,但换来的却是更加精良的装备和恢复的斗志。尤其是修械点里那日夜不熄的炉火和叮当声,仿佛给整个警卫营注入了一股沉稳而坚韧的力量。
这天,师部的通信兵快马加鞭送来了新的命令:部队即刻开拔,向西挺进,目标——贵州遵义!
命令一下,营地立刻忙碌起来。拆帐篷、打背包、检查武器、分发口粮……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警卫营需要收拾的家当,明显多了不少。
以前行军,除了枪支弹药和个人物品,几乎没啥额外负担。可现在,光是林烽那个修械点,就攒下了好几大箱子的“宝贝”:各种型号的备用零件、复装子弹的工具和材料、半成品的弹壳、淬火用的水槽和草木灰、还有那套越来越丰富的工具,以及张铁匠那视若生命的几件祖传家伙事儿。
看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家当”,李云龙有点犯愁了。他找到正在指挥小张、刘二打包零件的林烽,挠着头说:“老林啊,咱们这是去打仗还是搬家啊?这么多零碎,骡马都扛不动啊!要不……精简点?挑最要紧的带?”
林烽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放下手里的清单,胸有成竹地说:“营长,我正想找您汇报呢。这些东西,看着零碎,可都是咱们战斗力的保证!一样都不能少!不仅不能少,我还做了个详细的‘物资携带清单’和分配方案,您看看。”
说着,他递过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李云龙接过来一看,好家伙,分类那叫一个细! 一、核心工具类:张铁匠全套工具(必须专人负责)、钢锉套装(不同型号)、手摇钻、台钳(拆下来的)、小锤錾子套装、通条组……携带要求:专人背负,防磕碰。 二、弹药复装类:底火冲压模具、火药定量勺、弹头模具、压床核心部件、提纯过的黑火药(密封分装)、备用底火(密封)……携带要求:分散放置,防火防潮,由复装小组人员分别携带。 三、备用零件库:分类包装好的撞针、弹簧、击针、螺丝销钉、抽壳钩……以及部分精选的无法修复枪支的核心部件(如部分完好的枪机)。携带要求:按型号分箱,标记清楚,由运输班负责。 四、材料类:备用钢坯、铁皮、铜料(少量)、淬火用水槽(折叠式设计?林烽画了个草图)、草木灰(袋装)……携带要求:骡马驮运或体力好的战士分担。 五、粮食衣物类:(清单后面简单写了几行)个人口粮按标准携带,多余粮食优先保障修械和技术人员。衣物从简,保证一套换洗即可。
李云龙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俺的个老天爷!老林,你这清单搞得,比师部军需处的账本还细致!连谁背啥、咋保管都安排好了?你干脆别当装备科长了,来当俺的军需官得了!”
林烽笑道:“营长,咱们现在条件有限,每一份力量都得用在刀刃上。这些东西就是咱们的‘刀刃’!您想,万一路上遇到战斗,枪坏了,有零件有工具,马上就能修好!子弹打光了,有条件咱们就能复装!甚至缴获了损坏的武器,咱们也有能力当场改造利用!这比多带几斤炒面关键多了!”
孔捷也凑过来看了看清单,点头表示赞同:“老李,我觉得林烽说得有道理。咱们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不能光是‘打仗-消耗-等补给’的模式了。得学会‘边走边造,边打边修’,这些家当就是咱们的本钱。虽然行军累点,但值得!”
丁伟负责具体行军安排,他看了看清单和那堆东西,皱了皱眉:“理是这么个理,可这加起来分量不轻啊,起码得多占用两匹骡马和五六个人的专门负荷。咱们的骡马本来就不多,还要驮重机枪和迫击炮呢。”
林烽显然早有考虑:“骡马优先保障重武器和公共物资。工具和零件,可以分散。我和小张、刘二、还有张师傅,我们几个技术骨干,自己的背包可以精简衣物,多背工具和重要零件。复装小组的成员也一样。一些相对不那么怕磕碰的金属材料,可以让体力好的战士分担一下。总之,尽量不占用额外的运力。”
李云龙摸着下巴,看着那清单,又看了看林烽那认真的表情,最后一咬牙一跺脚:“中!就按你说的办!老子倒要看看,你这套‘搬家式行军’到底能换来多大好处!老丁,安排下去,就按林科长的清单执行!告诉同志们,背上这些铁疙瘩,就是背上了咱们打胜仗的保证!谁要是把零件给我弄丢了,老子让他用牙把敌人的枪咬下来!”
命令传达下去,战士们虽然有些好奇和议论,但执行起来却毫不含糊。尤其是修械点和复装小组的成员,一个个把自己的背包精简到极致,腾出空间来装那些冰冷的工具和零件,仿佛背的不是负担,而是珍贵的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