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抵达直罗镇外围预定区域后,并未急于展开进攻。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李云龙,第一时间便带着孔捷、丁伟以及被特别点名的林烽,在一支精锐侦察分队的护卫下,悄悄抵近到能够清晰观察镇子的前沿地带,进行战地勘察。
他们潜伏在一处能够俯瞰大半个直罗镇的土梁之后,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这个即将成为战场的古镇。眼前的景象,让几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不由得面色凝重。
只见直罗镇外围和镇内关键路口、制高点上,赫然矗立着大大小小十余个灰黑色的碉堡!这些碉堡依托原有的坚固民居、祠堂甚至庙宇改造而成,或用青砖水泥加固,或直接新建,彼此之间火力交错,形成了一张严密的防御网。镇子入口处设置了层层铁丝网和鹿砦,显然敌军是打算据此死守。
“他娘的!”李云龙放下望远镜,低声骂了一句,“这他娘的是个刺猬阵啊!瞧瞧,东南西北,到处都是这龟壳子!”
孔捷一边观察一边计数:“粗略看,大大小小得有十二个。有些是砖木结构的,威胁稍小,但有几个……”他的望远镜定格在镇子中央偏北、依托一个高大石砌祠堂修建的巨大碉堡,以及镇东和镇西两处明显是新建的、墙体异常厚实的碉堡上,“……这三个,是硬茬子!看那墙体的厚度和射击孔的数量,绝对是核心支撑点,配备了重机枪,说不定还有小炮。”
丁伟补充道:“火力配系很讲究。轻、重火力搭配,远近射界互补。强攻任何一个,都会遭到侧面至少一到两个碉堡的火力夹击。”
三位团长你一言我一语,快速分析着敌情,语气都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这确实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警卫团即将面临一场极其残酷的攻坚战。
这时,一直举着望远镜沉默观察的林烽开口了,他的声音却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研究者般的专注:“团长,几位首长。我看不止十二个,应该是十三个。镇子最南边那个废弃的砖窑,顶上也被改造过了,加了个半埋式的暗堡,不太起眼,但位置很刁钻,刚好能封锁南面那片开阔地。”
几人闻言,立刻调整望远镜方向仔细看去,果然发现那砖窑顶上有些许新土的痕迹和一个不起眼的黑点(射孔)。
“好小子!眼睛真毒!”李云龙忍不住赞了一句,“差点把这孙子漏了!”
林烽没有停下,他放下望远镜,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简陋的笔记本和一支铅笔,直接趴在地上,就着膝盖快速勾勒起来。只见他笔走龙蛇,很快,一张直罗镇的简易平面图就出现在纸面上,然后将观察到的十三个碉堡的位置一一标注上去。
这还没完。他一边回忆刚才观察到的射击孔朝向,一边用不同粗细的线条,围绕着每个碉堡,画出了大致的火力覆盖范围扇形区!
“团长,您看,”林烽将画好的草图递给李云龙,“这是敌军碉堡的大致分布和主要火力覆盖范围。这三个核心碉堡(他指着祠堂、镇东、镇西的三个点)是支点,它们的火力几乎覆盖了镇内所有主要通道和大部分外围区域。其他轻型碉堡则填补火力空白,进行侧射和掩护。”
图纸虽然简陋,但敌军的防御体系却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李云龙、孔捷、丁伟传看着这张草图,眼中都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神色。这份观察力、记忆力和快速绘图分析的能力,绝非普通指挥员所能具备。
“龟儿子的……这火力网真他娘的密!”李云龙看着图上那些交错的火力扇区,啐了一口。
林烽接着说道,语气沉稳而坚定:“所以,我们不能平均用力,更不能先打容易的。这些轻型碉堡之所以敢摆在外面,就是倚仗核心碉堡的火力支援。如果我们先打轻型碉堡,不仅会暴露在三个核心碉堡的交叉火力下,付出巨大代价,而且就算打下来几个,只要核心碉堡还在,敌军就能迅速调整火力,重新控制局面。”
他用力点了点图纸上那三个核心碉堡:“我的想法是,集中我们全部的优势火力和爆破力量,采用声东击西、多点佯动的方式,创造条件,优先敲掉这三个核心碉堡!只要打掉它们,敌人的防御体系就垮了一半!剩下的轻型碉堡失去了火力支点和指挥核心,必然会慌乱,甚至可能动摇,到时候我们再逐个清除,阻力会小得多,伤亡也会大大降低!”
一番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直指要害!
李云龙听得两眼放光,猛地一拍大腿(尽量压低了声音):“对!太对了!打蛇打七寸!揪住领头羊往死里揍!老子也是这么想的!先砸烂它最硬的龟壳,剩下的就好办了!林烽,你小子这图画得好,思路更对老子胃口!”
孔捷也由衷赞叹:“林烽同志观察入微,分析透彻。优先攻击核心支撑点,这确实是破解碉堡群防御的最佳策略。这张火力覆盖图太有价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