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疙瘩村临时兵工厂的建设日渐成型,工棚拔地而起,设备陆续就位,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林烽开办的“军工知识培训班”也在全团掀起了一股学技术、爱装备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一群特殊的小身影引起了林烽的注意——那就是团里跟着队伍长征过来的几个“童子军”。
这些孩子大多十二三岁,是红军将士的后代或者路上收留的孤儿,平时帮着送送信、照顾伤员、跑跑腿,眼神里还带着稚气,但经历却已远超同龄人。他们常常围在培训现场外围,踮着脚尖,睁着大眼睛,羡慕地看着大战士们摆弄工具、学习技术。
这天,林烽看到童子军里最机灵、外号叫“小豆子”的孩子,正蹲在一个角落,用一根小树枝,小心翼翼地模仿着老兵拆卸步枪的动作,嘴里还念念有词。那副专注又渴望的小模样,让林烽心中一动。
晚上,他找到李云龙商量:“团长,我看咱们那几个童子军娃子,脑子灵,手脚也勤快,老是跑腿打杂有点可惜了。现在兵工厂正要人,能不能挑几个年纪稍大、坐得住的,进厂里当学徒?从小跟着老师傅学点正经手艺,将来就是咱们红军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苗子!”
李云龙一听,咧着嘴笑了:“嘿!你小子眼光可以啊!老子光想着他们别捣乱就行,你倒想着培养接班人了!成!这事老子支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咱们红军的娃,更得从小磨练!你看谁合适,直接挑走!跟他们队长说,就说老子说的!”
有了团长的首肯,林烽第二天就找到了童子军的负责人。消息一传出,孩子们都兴奋坏了!能进兵工厂学技术,还能整天跟着林专员和那些厉害的老师傅,这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
经过简单观察和谈话,林烽挑选了包括小豆子在内的五个孩子:小豆子(14岁,最机灵)、铁蛋(13岁,力气大、沉稳)、小山子(13岁,眼神好)、秀儿(12岁,女娃,心细手巧)、狗娃(12岁,好奇宝宝)。
他把五个既兴奋又有些紧张的孩子带到即将完工的兵工厂里,周文海、老王等老师傅们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周师傅,王师傅,各位老师,”林烽笑着介绍,“这五个娃娃,以后就是咱们兵工厂的第一批小学徒了!你们可都是老师,得多费心教啊!”
老师们傅们看着这几个半大的孩子,都有些慈祥地笑了。老王师傅摸着小豆子的脑袋:“好苗子!眼神亮,是块好料!小子,怕不怕打铁火星子烫着?”
小豆子挺起小胸脯,大声回答:“不怕!俺爹以前就是铁匠!”
周文海也推推眼镜,温和地说:“学技术是好事,但要耐心,要细心,不能毛躁。你们愿意学吗?”
“愿意!”五个孩子异口同声,声音响亮。
林烽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给他们分配了最初的学徒方向: “小豆子,你脑子活,手也稳,跟着周师傅,学枪管的初步检查和打磨,这是精细活。” “铁蛋,你力气大,跟着张铁匠(老王师傅的徒弟),先去锻造区帮忙拉风箱、搬料子,练练力气和耐性。” “小山子,你眼神好,跟着李师傅,学零件清洗和分类,要做到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秀儿,你心细,跟着赵小花姐姐,学弹药的最后检查和包装,一定要仔细。” “狗娃,你好奇心重,先跟着老师傅们打杂,多看多问,慢慢找自己最喜欢的。”
分工明确,五个孩子立刻就被各自的“师傅”领走了。兵工厂里,顿时多了几分稚嫩却充满朝气的身影。
小豆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周文海身后,看着周师傅用卡尺一丝不苟地测量枪管的内外径,用眼睛观察膛线是否有瑕疵,用细砂布蘸着油进行初步打磨。他看得目不转睛,连大气都不敢喘。
周文海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小豆子,你看,这个地方有个极细小的划痕,虽然不影响用,但咱们要做到最好,就得把它磨掉。打磨的时候,手势要轻,要匀,要顺着膛线的方向……”
小豆子用力点头,努力记住每一个要点。等到周师傅让他试着打磨一根练习用的旧枪管时,他小手紧紧抓着砂布,学着师傅的样子,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摩擦着,小脸憋得通红,额头上都冒出了细汗。
周文海在一旁看着,眼中露出赞赏的目光。这孩子,有悟性,肯用心,手也稳。
其他孩子也一样。铁蛋在锻造区吭哧吭哧地拉着大风箱,小脸被炉火烤得通红,却一声不吭;小山子蹲在水盆边,仔细地清洗着零件,把洗好的按型号分门别类放好;秀儿跟着赵小花,用干净软布擦拭着黄澄澄的子弹,然后十发一包,仔细包好;狗娃则像个跟屁虫,一会儿跑到制管区看看,一会儿跑到组装区瞧瞧,眼睛里全是问号。
工棚里的大人们看着这些认真的小家伙,都觉得有趣又欣慰,干活之余,也乐意指点他们一两句。 “铁蛋,拉风箱要稳,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小山子,这个零件有个锈点,得用细铜丝刷再刷刷。” “秀儿,包子弹的时候棱角要对齐,这样好看又节省地方。” “狗娃,别乱摸!那铣刀快着呢!”
小豆子进步最快。不到一周时间,他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卡尺进行简单测量,能分辨出常见的打磨瑕疵,甚至能独立完成一根枪管的初步抛光工作,虽然速度还不快,但动作已经像模像样,打磨出来的活计得到了周文海的点头认可。
“嗯,不错。这手感越来越好了。照这个劲头下去,再过段时间,就能让你试着上手简单的操作了。”周文海难得地夸奖了一句。
就这一句夸奖,让小豆子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干活更加卖力了。
李云龙偶尔来视察,看到这群“小学徒”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傅学习,乐得哈哈直笑:“好好好!有点像老子当年当学徒的样子了!好好学!将来都当大师傅!咱们红军的兵工厂,就指望你们这些小崽子接班了!”
孩子们听到团长的鼓励,干得更起劲了。
林烽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希望。这些孩子,就像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小树苗,虽然稚嫩,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今天他们学习的是打磨枪管、清洗零件,明天,他们或许就能操作机床,设计武器。技术的种子,正在这些最年轻的心灵中,悄然生根发芽。红军军工事业的未来,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后继有人。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