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进入1936年10月,秋高气爽,陕北的天蓝得透亮。瓦窑堡东南的山沟里,经过前期的紧张筹备、资源整合和工匠招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一天,工地中央临时清理出了一片空地,摆上了一张简陋的木桌。独立团的主要干部、兵工厂的所有技术骨干、建设攻坚队的老师傅代表、以及从各施工队选出的积极分子,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李云龙今天特意换上了一套半新的军装,精神抖擞地站在桌前,扯开嗓子吼道:“同志们!老少爷们!咱们忙活了这么久,刨了这么多天的土,砍了这么多天的树,为的是啥?”
“建兵工厂!”底下异口同声,声震山谷。
“对!建兵工厂!建咱们红军自己的,永久性的兵工厂!”李云龙大手一挥,指向周围初具轮廓的厂区,“今天,就是咱们瓦窑堡兵工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的日子!”
“好!”下面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李云龙继续道:“以后,这里就会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就会生产出无数的枪炮子弹!就能让咱们前线的战士,拿着最好的家伙,狠狠地揍那些白狗子、小鬼子!咱们现在多流一滴汗,前线的战士就能少流一滴血!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群情激昂。
“好!”李云龙满意地点点头,侧身让开一步,“下面,请咱们兵工厂的建设总指挥,林烽同志!给大家布置任务!都给老子听仔细了,谁要是掉了链子,别怪老子不客气!”
在更加热烈的掌声中,林烽走到了前面。他同样心潮澎湃,但表情却沉稳冷静。他手里拿着一张画满了符号的厂区规划图和一叠人员名单。
“同志们!”林烽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团长已经说了,意义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强调一点:工期紧,任务重,但质量决不能马虎! 我们建设的不是普通的房子,是精度要求极高的军工生产车间!地基差一分,机器就可能晃;墙面歪一线,设备就可能装不上!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未来武器的质量,关系到战士的生命!”
他目光扫过全场,所有人都屏息静气地听着。
“为了高效推进,经请示团长同意,现成立瓦窑堡兵工厂一期工程建设指挥部,由我担任总指挥。下面,我将所有人员分为三个大组,明确任务和负责人!”
他拿起名单,开始宣布:
“第一组,基建组!”
“组长:周文海!副组长:葛石匠、鲁铁匠!”
“成员:原建筑队大部分人员、建设攻坚队石工组、炉灶组、木工组全体,另配备沈泉连长协调的一个排兵力,负责重体力劳作!”
“任务:负责所有车间的土建施工!包括场地最后平整、地基开挖与浇筑、墙体砌筑、屋架安装、屋顶铺设!这是基础,你们的进度直接决定后续设备安装的早晚!要求:坚固、平整、准确!”
周文海、葛老石匠、鲁老铁匠立刻挺直腰板,高声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组,设备组!”
“组长:苏沐辰!副组长:陈思远!”
“成员:原兵工厂所有技术工人、东征吸纳的十名技工、以及从战士中挑选出的五十名心灵手巧、识字懂图的积极分子!”
“任务:负责所有设备的就位、安装和调试!包括那十二台机床、蒸汽机、柴油机以及所有小型设备!你们要熟悉每一台设备的图纸和安装要求,提前准备好工具和耗材,基建完成一个车间,你们就立刻跟进安装一个车间!要求:精细、准确、可靠!”
苏沐辰和陈思远推了推眼镜,眼神锐利:“明白!保证一台设备不少,一颗螺丝不差!”
“第三组,后勤保障组!”
“组长:赵小花!副组长:老马头!”
“成员:后勤处全体人员、炊事班、卫生员、以及地方支援的群众代表。”
“任务:负责全体人员的吃喝拉撒睡、物资供应调配、工地卫生防疫!砖瓦木石炭水粮,一样不能缺!伙食要跟上,让大家有力气干活!伤病要及时医治!要求:及时、充足、周到!”
赵小花深吸一口气,虽然感觉任务艰巨,还是坚定地点头:“是!林厂长!”老马头则咧着嘴笑:“林厂长放心,煤水管够!饿不着也冻不着大伙!”
分组完毕,责任清晰,任务明确。林烽最后强调:“三个组既分工明确,又要紧密协作!基建组要提前通知设备组下一步施工区域和设备基础要求;设备组要及时验收基建质量并提出意见;后勤组要时刻掌握前方需求!遇到问题,随时协调解决!从现在起,指挥部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
“是!”众人齐声应答,士气高昂。
“好!”李云龙最后总结,“都听清楚了吧?老子就是咱们的总后勤部长兼最大力工!谁那儿需要帮忙,吱一声!老子带人就去!现在,我宣布:瓦窑堡兵工厂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各就各位,干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