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你就瞧好吧!”一个绰号“山猫”的老兵嘿嘿一笑,“论走山路,鬼子连咱们的屁味儿都闻不着!”
牛大力更是拍着胸脯:“老沈,俺这身力气,就是给大炮扛绊脚石准备的!”
在所有人不眠不休的努力下,原定七天的任务,竟然在第六天的傍晚,提前宣告完成!
三门披挂着崭新炮盾、炮身涂着野战迷彩的“41式-1型”105毫米榴弹炮,如同三位即将出征的巨人,威严地排列在仓库前的空地上。旁边,是整整一百五十发用特制木箱封装、标记清晰的105毫米榴弹。
经过最后的检查,三门火炮状态完美,完全达到交付标准!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只有无声而高效的装车。在沉沉的夜色掩护下,由几十匹强壮骡马、特制炮车和上百名精锐战士组成的护送队伍,悄然离开了瓦窑堡,如同一条无声的溪流,融入了莽莽太行山的怀抱。
接下来的七天七夜,对于护送队伍而言,是意志与体能的双重考验。他们昼伏夜出,避开所有大路和村庄,专挑人迹罕至的崎岖山路。遇到陡坡,人推马拉;遇到深涧,搭建简易桥梁;遇到可能的敌情区域,尖兵前出反复侦察。
一路上,虽有几次与日军小股巡逻队或便衣特务的惊险遭遇,但在沈泉和牛大力的果断指挥和运输队强大的护卫火力下,都有惊无险地化解。那三门沉重的火炮,在战士们小心翼翼的护卫下,翻山越岭,涉水过涧,坚定不移地向着前线方向挺进。
第七天深夜,护送队伍终于安全抵达了晋察冀前线部队的接应地点。当前线派来的接应人员,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那三门散发着冷峻气息的庞然大物,以及那一箱箱沉甸甸的炮弹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带队的王团长,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激动地抚摸着冰凉的炮身,声音都有些哽咽:“来了!真的来了!咱们……咱们也有自己的重炮了!谢谢!谢谢瓦窑堡的同志们!”
他没有过多寒暄,立刻指挥手下炮兵骨干接收火炮和弹药,并连夜向预设的炮兵阵地开进。
第二天,朝阳初升。在晋察冀军区某攻坚战场,随着前线指挥员一声令下,三门来自瓦窑堡的“41式”榴弹炮,发出了抵达战场后的第一次齐声怒吼!
“轰!轰!轰!”
三发重达三十斤的炮弹,带着复仇的怒火和根据地的期望,划破长空,精准地砸向了日军据守的核心碉堡群!
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在浓烟与火光中颤抖、崩裂、坍塌!
前线进攻部队的将士们,看着以往坚不可摧的鬼子工事在自家炮火下土崩瓦解,顿时士气大振,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
消息很快通过电波传回瓦窑堡。虽然电文依旧简洁,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喜悦和肯定,让所有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人们,都陷入了巨大的自豪和欢欣之中。
牛大力得知消息后,兴奋地差点把房顶掀了:“哈哈!打得好!让狗日的小鬼子也尝尝咱们‘铁锤’的厉害!”
苏婉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那些日夜兼程的辛苦,那些精益求精的打磨,都在那一声声炮响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林烽站在车间外,望着晋察冀的方向,久久不语。他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无比欣慰的笑容。
这首次向前线成功输送大口径火炮,其意义远不止于攻克一两个据点。它标志着,八路军终于拥有了自主生产并有效运用重型攻坚火器的能力,打破了日军在重火力方面的绝对优势。瓦窑堡兵工厂,这个深藏在太行山腹地的“兵工心脏”,用它强有力的搏动,将钢铁与火焰的洪流,源源不断地输向了抗战的最前沿!一个属于中国人民兵工的崭新时代,已经豁然开启!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