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一九四一年的初秋,太行山的色彩开始变得斑斓,瓦窑堡兵工厂内却依旧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盛夏景象。新落成的王家湾厂区规模愈发宏大,高耸的烟囱日夜不息地吐着淡淡的烟云,车间里机床的轰鸣、冲压机的撞击、以及试验场偶尔传来的炮声,共同奏响着一曲蓬勃发展的兵工交响乐。
这天下午,林烽正在总装车间里,和几位老师傅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41式”榴弹炮的总装流程,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突然,警卫排长牛大力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带着既兴奋又古怪的表情。
“厂长!厂长!你快出去看看吧!来了个……来了个稀客!还带来了好些个大家伙!”牛大力喘着气,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稀客?谁啊?”林烽放下手中的工具,疑惑地问道。能被牛大力称为“稀客”,还带着“大家伙”的,可不多见。
“是独立团的李团长!不对不对,现在好像是李旅长了!”牛大力咧着嘴,“他带着一支车队,浩浩荡荡的,已经到了厂区大门口了!好家伙,还有铁王八呢!”
“李云龙?”林烽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李云龙,可是129师乃至整个八路军里都挂了号的“能折腾”的主,打仗鬼点子多,缴获战利品也总是有出人意料的东西。他这个时候跑来瓦窑堡,还带着车队和坦克?肯定有事!
林烽整理了一下衣服,带着苏婉、老张、牛大力等人,快步向厂区大门走去。还没到门口,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大嗓门在那里嚷嚷:
“哎呦喂!这就是咱们的瓦窑堡兵工厂?好家伙,这厂房,这规模,比老子想象的还阔气!老林这小子,真是在这儿搞出个金窝窝了啊!”
只见厂区大门外的空地上,果然停着一支颇为壮观的车队。打头的是十辆略显陈旧但保养得不错的日制卡车,车斗里盖着帆布,鼓鼓囊囊不知道装着什么。更引人注目的是,卡车后面还用粗缆绳拖着两辆奇特的车辆——那是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坦克的底盘和车身,因为它们顶部的炮塔虽然还在,但那门主要武器的三七炮管却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个黑洞洞的炮座,看起来有些滑稽。除此之外,还有几辆大车上,堆满了长短不一的、黝黑的铁轨钢材。
而站在车队前,正叉着腰,得意洋洋地打量着厂区环境的,不是李云龙又是谁?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风纪扣敞开着,帽子歪歪地戴着,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几分狡黠又几分豪爽的笑容。
“哈哈!我当是谁这么大阵仗,原来是李旅长大驾光临!”林烽大笑着迎了上去,“老李,你这尊大佛不在你的旅部指挥千军万马,怎么有空跑到我这小山沟里的小庙来了?有何指教啊?”
李云龙一见林烽,眼睛一亮,上前就给了林烽肩膀一拳,力道不小:“好你个老林!现在跟我也打起官腔来了?还大佛小庙?你小子现在可是师级领导,手握重兵……不对,是手握重炮!我李云龙算哪门子的大佛?顶多就是个化缘的和尚!”
他这话引得跟着林烽出来的众人都忍俊不禁。牛大力更是偷偷冲着沈泉挤眉弄眼,那意思像是说:看吧,这李旅长还是这么有意思。
林烽揉着肩膀,笑道:“你老李要是化缘的和尚,那天下就没几个真佛了!说吧,整这么大阵仗,是唱的哪一出?”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卡车、没炮管的坦克和铁轨。
李云龙嘿嘿一笑,大手一挥,指向身后的车队:“没别的意思!老子……咳咳,我老李,是来给你林大厂长送礼来了!”
他走到第一辆卡车旁,一把扯开帆布,露出里面码放整齐的一些日军装备零件和几箱弹药:“喏,这是十辆还能跑的鬼子卡车,虽然旧了点,收拾收拾拉个货、运个兵没问题!”
又指着那两辆没了炮管的九五式坦克:“这两铁王八,是上次我们端鬼子一个小型据点缴获的。可惜,狗日的小鬼子撤退的时候把炮给炸坏了,就剩下这空壳子和里面的发动机好像还能动弹。我寻思着,这铁疙瘩对你老林可能有点用?听说你们在研究发动机?这玩意儿里面的家伙什能不能拆出来琢磨琢磨?就算发动机不行,这铁壳子照着样子仿制一下,说不定也能弄出咱们自己的铁王八?”
最后,他指着那几大车铁轨钢材:“这些,是扒鬼子铁路弄来的,上好的钢轨!我知道你们这儿炼钢缺料,这些都给你拉来了!怎么样,老林,我这份‘薄礼’,还入得了你的法眼吧?”
听完李云龙的话,林烽和他身后的苏婉、老张等人眼睛都亮了!尤其是那两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哪怕是损坏的,其价值也无可估量!正如李云龙所说,里面的发动机可以作为研究和仿制的蓝本,其行走机构、悬挂系统、装甲构造,都是极其宝贵的技术参考!而那些卡车和大量的铁轨钢,更是兵工厂急需的运输力量和原材料!这份“礼”,可一点都不薄,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雪中送金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