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总比出一堆废品强!”林烽斩钉截铁,“我们现在是在攀登技术高峰,不是在平原上跑步!精度是第一位的!韩师傅,您经验丰富,慢速下的切削参数和刀片角度,还需要您来把握和微调。”
韩师傅重重地点了点头:“厂长,您这法子,听着在理!慢就慢点,只要能干出好活,俺这把老骨头陪着它耗!”
说干就干!兵工厂的高效再次显现。王老铁带着锻造和机械加工组的骨干,连夜奋战,利用库存的优质钨合金钢坯,按照林烽绘制的简图,硬是在第二天下午,就将一套闪烁着暗青色光泽、做工扎实的“合金钢稳轨器”加工完成,并安装到了那台重型深孔镗床上。
与此同时,韩师傅和李德顺、家泉次郎一起,反复试验和确定了在300转低转速下的最佳切削参数、冷却液流量和刀片几何形状。
第三天,带着全厂期望的第二次加工尝试开始了。
安装了稳轨器的机床,运行起来的声音似乎都沉稳厚重了许多。主轴以300转的“慢节奏”平稳旋转,镗刀杆带着特制的膛线刀具,再次缓缓探入炮管内孔。
这一次,那令人心烦意乱的“嗡嗡”震颤声消失了!只有均匀、平稳的切削声回荡在车间里。通过观察窗可以看到,长长的刀杆运行平稳,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抖动。
韩师傅全神贯注,如同一位老练的舵手,稳稳地操控着进给手柄,感受着来自刀杆最前端的细微反馈。李德顺和家泉次郎则紧紧盯着各种仪表和数据,确保万无一失。
加工过程变得极其缓慢,几乎是以一种“雕刻”般的方式进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从白天到夜晚,再到下一个黎明……韩师傅和他的助手们实行两班倒,人歇机不歇,林烽也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车间。
牛大力看着那慢悠悠转动的机床,忍不住对沈泉嘀咕:“这速度,看得俺老牛心急!比老牛拉破车还慢!”
沈泉倒是很镇定:“慢工出细活,林厂长说的对。你看韩师傅那表情,比前两天舒展多了,说明有戏!”
整整六天!除了必要的更换刀具和设备检修,加工几乎没有停止。当镗刀杆完成最后一道膛线的刻削,缓缓从炮管深处退出时,所有参与和关注此事的人都围拢了过来。
韩师傅亲自拿着内窥镜和精密量具,对加工完成的炮管内壁进行了初步检测。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的专注而微微颤抖,但脸上却抑制不住地浮现出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厂……厂长!”韩师傅的声音带着颤抖,“成了!真的成了!您看这膛线……均匀!光滑!深浅一致!初步测量,内径精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这根炮管,是合格的!是顶好的!”
“好!”
“太好了!”
车间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李德顺和家泉次郎也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无比欣慰的笑容。
小豆子和其他年轻技工更是激动地跳了起来,这六天的煎熬和等待,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
王老铁抚摸着那套他亲手打造的“合金钢稳轨器”,咧开大嘴笑道:“嘿嘿,俺这铁疙瘩,还真成了‘定海神针’了!”
牛大力也凑过来,摸着那根刚刚加工完成、还带着机油味的修长炮管,啧啧称奇:“哎呀呀,这可真是……慢有慢的好啊!这管子,看着就顺眼!”
林烽看着这根凝聚了众人智慧与汗水、象征着瓦窑堡加工技术新高度的122毫米加农炮首根合格炮管,心中豪情涌动。他拍了拍冰冷的炮管,转身对所有人说道:
“同志们,我们成功了!我们不仅加工出了一根合格的炮管,更重要的是,我们攻克了超长径比精密加工的世界性难题!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这根炮管,是我们122毫米加农炮研发项目的第一块基石!有了它,我们对实现一万七千米射程的目标,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让我们一鼓作气,向着总装和测试,继续前进!”
首根炮管的成功攻克,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为122毫米加农炮的后续研发扫清了最大的障碍,也极大地提振了全厂的信心。瓦窑堡的兵工人,再次用他们的坚韧与智慧证明,他们不仅能大批量制造现有的利器,更有能力、有魄力去挑战和征服未知的技术高峰!这条更长的“铁臂”正在他们的手中缓缓成型,等待着在未来广阔的平原战场上,发出石破天惊的怒吼!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