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太行山,春雨绵绵。瓦窑堡兵工厂的试炮场上,新搭建的防雨棚下,改良后的57mm反坦克炮正在进行新一轮测试。雨水敲打着棚顶,却丝毫浇不灭现场众人心头的热情。
老周,你这防雨棚搭得可真及时!王老铁拍打着身上的水珠,咧嘴笑道,要不咱们今天就得在雨里泡着了。
老周叼着烟袋,眯眼望着棚外的雨幕:这春雨贵如油啊!正好试试咱们这改良后的驻锄在泥地里的表现。
唐忠祥正在仔细检查测试仪器,闻言抬头道:根据土壤力学原理,雨水会使土壤含水量增加,承载力下降。今天的测试条件比上次更苛刻,正好可以检验改良效果。
林烽从火炮旁站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同志们,开始准备吧。今天我们要进行十发连续射击测试,检验驻锄的持久稳定性。
场地已经特意选在了一处土质松软的区域,连续几天的雨水让这里变成了泥泞地。工人们在驻锄下方安装好了新加工的钢板垫脚,每块垫脚都用特制的卡扣与驻锄牢固连接。
报告厂长,测试准备完毕!装填手大声报告。
林烽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老周身上:老周,这次你来担任炮手。你对接下来的改进最有发言权。
老周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放下烟袋:好!让我也过过炮手瘾!
第一发试射开始。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炽热的火焰,在雨幕中格外醒目。所有人立即围到火炮旁观察效果。
后移两厘米!测量员大声报出数据。
王老铁第一个叫好,比上次强多了!
唐忠祥蹲在驻锄旁仔细观察:钢板垫脚下沉一厘米,效果显着。
老周从炮手位置站起来,拍着炮架说:感觉比上次稳当多了!后坐力均匀多了!
连续射击到第五发时,细心的唐忠祥发现了新问题:大家注意,驻锄与炮架的连接处出现轻微变形。
林烽立即叫停测试,众人围拢过来。果然,在左侧驻锄与炮架的焊接处,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纹。
这是应力集中导致的。唐忠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钢板垫脚解决了地面承压问题,但后坐力都传递到了这个连接点。
王老铁急得直搓手:这可咋整?总不能因噎废食啊!
林烽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记得咱们小时候玩的纸风筝吗?为什么要用十字骨架?
老周若有所悟:为了增加强度?
林烽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起来,我们在驻锄和炮架之间加装三角支撑筋,把后坐力分散到更大面积上!
唐忠祥立即明白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厂长,这个想法太妙了!
老铁,立即加工四根特种钢三角支撑筋!林烽下令,要快!今天必须完成测试!
王老铁二话不说,带着人冲向车间。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但他浑然不觉。
等待的时间里,林烽组织大家对其他部位进行详细检查。老周担忧地说:厂长,这加装支撑筋会不会增加太多重量?
不会。林烽自信地说,我用计算尺算过,每根支撑筋只需要三公斤特种钢,总增重不到炮重的百分之一。
唐忠祥在一旁验算着数据,连连点头:完全在允许范围内。
一个半小时后,王老铁带着人抬着新加工的支撑筋跑了回来。这些支撑筋呈直角三角形,边缘打磨得十分光滑,安装孔位精准无比。
厂长,您验收!王老铁抹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气喘吁吁地说。
林烽仔细检查后满意地点头:老铁,你们的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
安装过程很顺利,四根支撑筋分别焊接在驻锄与炮架的连接处,形成一个牢固的三角支撑结构。
继续测试!林烽下令。
第六发炮弹装填完毕。老周深吸一口气,稳稳地拉动击发绳。
炮声过后,测量员惊喜地报告:后移仅一厘米!支撑结构完好!
接下来的四发炮弹连续射击,火炮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第十发射击后,测量数据显示:驻锄总共下陷仅三厘米,炮身整体位移可以忽略不计!
成功了!完全成功了!老周从炮手位置跳起来,激动得差点摔倒。
王老铁抚摸着支撑筋,感慨道:这小玩意儿可真管用!比我想象的还要结实!
唐忠祥认真记录着数据:改良后的炮架抗后坐力能力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完全超出预期。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工人们相互拥抱,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
沈泉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手里还提着个水壶:来来来,我以水代酒,敬各位功臣!
林烽接过水壶喝了一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同志们,今天我们不仅解决了驻锄下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持续改进的道路。
老周重新点燃烟袋,吐着烟圈说:厂长,我现在算是明白了,这造炮就跟看病一样,要治标更要治本。
说得好!林烽赞许地点头,钢板垫脚是治标,三角支撑是治本。两者结合,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