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那场“泡泡影院”的直播,如同在全球科技界的认知壁垒上凿开了一个看似荒诞却深不见底的孔洞。其引发的震撼与困惑,远比三维烟花和学习头带更为持久和深刻。毕竟,后两者尚可在现有科学框架内(哪怕是最前沿的)进行艰难的解读尝试,而“肥皂泡稳定传输高清视频”这件事,则近乎于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某些基础认知。
境外各大研究机构和公司的实验室里,气氛凝重而压抑。高清录像被一帧帧分解,光谱数据被反复分析,物理模型被构建又推翻。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获得那瓶“特制浓缩液”的样本,或者,至少是更具体的技术指引。
“必须拿到实物!哪怕是残留物!”
“他的那个驱动板,还有连接线,一定有古怪!”
“肥皂水的成分是关键!只要能分析出他添加了什么,我们就能逆向出核心材料!”
然而,林墨直播后便将所有道具“随意”处理掉了,工作室外围更是被“办公室”布置得铁桶一般,任何不怀好意的窥探都难以越雷池半步。就在他们焦躁万分、几乎无计可施之时,林墨却“贴心”地,以一种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送上了一份“大礼”。
这一次,林墨的直播主题是“泡泡的终极浪漫——如何让你的泡泡坚持更久(翻车预警)”。背景依旧是在他的小院,桌上摆放着同样的泡泡水、驱动板和浅盘,看起来像是上次直播的延续和深入。
“家人们!”林墨举着泡泡圈,表情“严肃”,“上次呢,咱们成功用泡泡放了电影,但是!泡泡太容易破了,严重影响观影体验!所以,今天咱们的目标是——延长泡泡寿命!我研究了好几天,调配了‘加强版’浓缩液!”
他拿起一个装着略微粘稠透明液体的小瓶子,煞有介事地介绍:“这次我加入了……嗯,一点点纳米胶?还有离子稳定剂?反正名字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让泡泡膜更坚韧!”
弹幕照例是一片“不信”和“坐等打脸”。
林墨开始了他的“实验”。他吹出了一个新的、同样巨大的泡泡,泡泡表面再次稳定地显示出《猫和老鼠》的动画。这一次,泡泡的稳定性似乎确实有所提升,在空中漂浮的时间更长。
“看!有效果!”林墨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开始围绕着泡泡进行各种“稳定性测试”——用扇子轻轻扇风,用手指在远处扰动气流。泡泡晃动着,但画面依旧稳定。
就在他进行到一项“抗干扰极限测试”,即用一根细长的绝缘棒非常缓慢地、看似要去轻轻顶住泡泡边缘时,“意外”发生了!
他的手腕似乎“不小心”抖了一下,那根细棒的尖端,并非轻轻顶住,而是直接“戳”进了泡泡膜!
“啵——”
一声轻响,巨大的泡泡应声而破。蕴含着的少量“特制泡泡水”如同被赋予了生命般,并非四散飞溅,而是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引导,呈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泼洒向了旁边小桌上……那张被他用来垫着驱动板、画满了各种“胡思乱想”和“电路草稿”的废旧绘图纸上!
“哎呀!失误失误!”林墨立刻“手忙脚乱”地扔掉细棒,抓起旁边一块抹布,一副要去擦拭那摊迅速在图纸上晕开的水渍的样子。
他的动作很快,抹布迅速覆盖了上去,用力擦拭。
然而,就在那摊水渍刚刚泼上、尚未被完全擦掉的电光石火之间,高清摄像头清晰地捕捉到了水渍与图纸接触的瞬间!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含有“超材料前驱体”和能量场残留的特制肥皂水,在浸湿了绘图纸上某些用特殊油性墨水绘制的线条时,仿佛产生了某种奇特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效应。图纸上原本看似杂乱无章、如同涂鸦般的电路符号、连接线和一些意义不明的几何图案,在水的浸润下,部分线条的颜色瞬间加深、变得异常清晰锐利,而另一些无关的线条则被淡化。
更关键的是,这些被“激活”的线条,在水渍的轮廓内,恰好、完整地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却又隐隐透出某种严谨规律的微型电路结构图!这个结构图的核心,是一个重复出现的、类似于“H”形但带有复杂分叉和回路的奇异单元,其周围环绕着精密的能量引导线和信号接口标注!
虽然林墨的擦拭动作很快,几乎在下一秒就将图纸弄得一团湖涂,水渍混合着墨迹晕开,再也看不出所以然。但就是那短短一两秒的清晰画面,已经被无数双眼睛(包括自动录屏系统)牢牢地定格了下来!
直播间再次炸锅!
“刚才那是什么?!”
“图纸!水泼上去好像显示出了隐藏的电路图?!”
“我截图了!虽然有点湖,但绝对是个图!”
“主播是不是又不小心泄露机密了?!”
“这失误也太巧了吧?!”
林墨看着彻底被擦花的图纸,脸上露出了“懊恼”和“心疼”的表情:“完了完了!我的灵感草图!我花了三天三夜才画出来的绝世创意啊!就这么没了!”他捶胸顿足,演技浮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