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锦山,像是一座被黑手抓过的馒头,星星点点亮起的光,像是馒头被抓出的乌青,有点亮又不够亮,类似于哑光的感觉。
锦山下的道路整修过数次,仔细观察,还能看到一些旧路的影子,特别是几处截弯取直的地方,看着就适合埋伏的样子。
江远让人找了一辆电动车过来,骑一段就下车来看看,并不时的让王传星做纪录。
柳景辉骑了另一辆电动车跟在后面,瞌睡的不停打哈欠,逼的旁边的崔启山不时的注意过来,生怕他就这么睡糟过去。
又是一个大截弯,江远停车下来,拿着手电筒一照,就见车道旁的排水沟里,有衣物似的垃圾塞着。
随同而来的刑科技术员连忙上前,用钩子将垃圾拉上来,却是几个污满的塑料袋。
“应该不是。”江远摆摆手放弃了。
这是刑警走现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普通人设想的犯罪现场,是事无巨细的证据全搜罗状态,而现实中的现场,只有最像证据的证据才会被搜集。
所以,在普通案子里没有被抓住的案犯,并不是没有百密一疏的时候,他可能都疏了三四十条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刑警的梳子没有梳到他而已。
有些案犯就此飘了,以为自己掌握了什么了不起的犯罪技巧,于是重复作案,犯罪升级,挑衅警方,到了这个时候,警察的梳子就会一下子变的密实起来,不是运气特别好的案犯基本都要栽。
所以,为什么有些积案回到首案现场,还能找到相关证据,单说首案的刑警不负责任也不完全,罪犯的卡司上升了,专案组的级别提高了,也就代表了梳子变密了。
不过,就算是江远现在组织的专案组,也不可能什么垃圾都往实验室丢。证据细化是无边无际的,垃圾袋带回去可以溶了水做液相分析,也可以剪碎了做100组的液相分析,还可以用棉签蘸着做微量,但没有用的东西,终究是没有用的。
江远跨过排水沟,往湾子里走。这边修了一个较大的缓冲带,不管是开车还是骑车,都只能看到弯道,缓冲带深处是看不到的。如果藏人的话,这里就是一个不错的等待地点。
两名刑科技术员,现场举起大灯,将缓冲带照的清清楚楚。
江远细细的看了地面。
此处是平整过的地面,但地面偏软,且有尘土积累,没有经过特意清扫的话,是能看出足迹来的。
而特意清扫,只过了一个星期的话,以江远的能力,也看得出足迹来。
“有吗?”柳景辉下车走了几步,感觉清醒多了,说话也只说了一半,感觉自家巨龙应该是能理解的。
江远直起腰来,道:“有足迹,但时间上看,不太符合,是老足迹了。取了吧。”
江远招手,喊人过来取了几个被尘土几乎掩埋的足迹。
“不是这里?”柳景辉问。
“应该不是。”江远摇头。
柳景辉沉吟几秒,道:“你现在扫现场的痕迹,其实是基于一个构想:受害人从地铁站出来,骑共享单车过来,遇到了什么事或什么人,然后就此失踪。如果案子不是照着你这个构想进行的,你在现场是找不到痕迹的。其实,就算按照你的构想进行,你也可能找不到现场,对吧?”
“嗯。”江远承认。假设就是一次简单的撞车,甚至连撞车都没有,假如有人开车停在路边,拦下受害人,继而将之骗上车,或者掳上车,时隔一周,那就很难再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线索了。
柳景辉见江远认可,立马开始上头了,继续分析道:“比起调查这一片不确定的现场,也许寻找运输工具更有效。受害人失踪了,除非是自己跑掉的,否则的话,案犯总得有辆车什么的,才能将她带走。”
萧思在后面听着呢,此时灵光一闪:“化妆?”
“也……”柳景辉叹口气:“也有可能,但太离谱了。”
“车辆的话,太多了。”江远自然也是想过这个方案的。事实上,他们之前办案,通过查车来侦破的,也不是一次两次的。
但是,查车往往是需要车辆卡口来配合的,也就是一辆车过来,监控就会咔的拍一张照片,而且,经过特别设计的道路,是要配合监控的,这样才能全天保持合适的光源,保证拍下全车,特别能拍清楚车牌和司机与副驾的脸。
没有车辆卡口,查车的工作量就是百倍增量,而且容易漏,容易拍不清楚,想拍清楚司机和副驾驶的脸就更难了,监控的高清是不可能比卡口的照片更高清的,存储量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锦山地处京城,要找车辆卡口肯定是能找到的,但距离的远了,汇入的车辆就多了,大部分可能都不是经过现场的车辆了,这就增加了大量的无效劳动。当然,即使如此,利用远处的车辆卡口来查车,也比找几个高清摄像头来查车的工作量要小。
最后的最后,是不管哪种方案,工作量都太大了。车辆卡口都放在主干道,京城的车流量何其大……要是单单就查一个车牌什么的,那是分分钟的事,可漫无目的的查找,这就是无尽的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