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不用想,忽必烈当然输了,草原人跟鬼谷子辩论,这不是找输吗。
忽必烈辩不过他,不服气,就让大殿上群臣跟卫无咎辩,卫无咎浑然不惧,与当殿数十位高官展开辩论,把殿上群臣辩得是哑口无言,甚至还气晕了一位年老官员。
忽必烈没想到卫无咎这么厉害,当即开始放大招,传召国师八思巴。
八思巴何许人也,大元国师,历史上也非常有名,元朝文字就是他创的,所以元朝文字也叫八思巴文,此人虽是僧人,但极为博学,甚至于连女德方面的知识,他也颇为精通,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人没有知识盲区的。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金轮国师,就是以八思巴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
八思巴受召,来到大殿,于卫无咎展开了辩论。
当时两大智者辩论,很精彩,但不激烈,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二人都是你说一段,我说一段,回合制的。
辩论本来就是这样的,哪怕是现代的辩论赛,也是轮流发言,重点就是双方全程保持冷静,没有任何过激的语气和情绪,全程都是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宛如两个当世大儒交流治学心得,但他们所说的内容,却又让忽必烈和群臣们大开眼界,不对,是大开耳界。
这场辩论持续了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中途忽必烈还命人给他们二人送水润喉,最终,八思巴惜败。
纸上的文字有这么一段:“期年后,卫无咎忆及此事,笑而叹曰:‘败者,非国师,乃其位不及吾’。”
这句话的意思是,若干年后,卫无咎提起这件事,笑着叹息,说:“输的并不是八思巴,而是输在他所代表的道。”
因为八思巴所代表的道义,从根本上就是错的,他仿佛被枷锁束缚住了,如何能辩得过卫无咎。
为什么说八思巴代表的道义是错的,因为八思巴代表的道义,就是忽必烈的道义,是草原上的法则,草原上,就是强者无敌,掠夺一切资源,生存下去,其本性是自私的。
现在,忽必烈已经占据了江山,可他还要四处掠夺,不发展社会制度,反而让社会制度退化,卫无咎当时就在殿上问他,掠夺了天下又能怎么样,奴役了天下又能怎么样,战火苛政,全国的百姓十不存一,这才多少年而已,再过一百年,这个国家还有多少人。
那场辩论辩到最后,连忽必烈差点都被他洗脑了。
辩论结束后,卫无咎拿着两只青花罐仔细抚摸,他说他很喜欢,但是,他只要一个,于是他拿走了一只青花罐,另外一只青花罐,留在了殿上。
卫无咎回去后,就换了隐居之所,果然没多久,卫无咎之前隐居之处,发生山火,整个山都被烧了。
卫无咎到了新的居所后,当即就下了一个四字批语——“元不过百”,最后,真的被他一语说中,元朝从定国号到灭国,只有九十八年,不足一百年。
“好故事啊!”叶老看完,忍不住赞叹,“鬼谷先生之风采,当真让人神往。”
裴缈好奇问道:“师父,既然鬼谷先生那么厉害,为什么他不想办法颠覆大元王朝呢?”
“哈哈哈哈……”叶老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之后,反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鬼谷一脉的学生频频出现,而且每一个都能引导天下大势,但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几乎听不到鬼谷一脉的声音了?”
裴缈道:“是因为第一代鬼谷子死了吧?”
“这只是初级原因。”叶老道,“第一代鬼谷子无疑是最厉害的,但也不代表之后就没有人能赶超他,纠其根本原因,是机会少了。”
“机会少了?”
叶老点头:“是的,其实就跟你做生意一样,不同的时代,商机不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处都是商机,而现在呢,明显商机少了,这对鬼谷一脉来说,也是如此,战国时候,七国之间互相攻伐,大家都迫切地想要引进人才,很多起于微末的人才得到重用,那个时候,是真的英雄不问出处,但到了秦汉之后,世家门阀崛起,垄断了朝廷的人才渠道,哪怕就算是遇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每一个起事者,都要受到门阀的资助,比如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建国之后为什么一直被世家门阀牵制,就因为满朝文武,大部分都是门阀世家的人,正因为报国无门,所以之后的鬼谷一脉就懒得再管天下之事,清幽地躲在山林里,做一个方外之人。”
裴缈大致听懂了,缓缓点头道:“也就是说,卫无咎其实也没办法颠覆大元王朝,是吧?”
“他当然没这本事。”叶老道,“换做战国时候,他或许还有这样的机会,但在元朝,他真的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后来元朝灭国的时候,谁知道鬼谷一脉有没有在暗中推波助澜。”
裴缈听他说完频频点头,开始猜想,参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那些知名人物里,到底谁有可能是鬼谷一脉培养出来的人,想到最后,也就觉得刘伯温有点像,不过刘伯温在历史上来历清楚,除非是像武侠电视里说的那样,每天夜里,主角被一个神秘蒙面人叫出去,偷偷教他练武,然后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