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他们进来,有办公室人员负责了接待和项目介绍,但并没有见到工程和设计的负责人。
据办公室主任介绍,两位主管各自带着团队在工程项目现场,现在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
设计团队拿到了亮马河生态工业区的全部设计图纸,针对地下建筑个管网设计重新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设计和工程对接之后,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也是在原本的设计思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设计和补充。
因为投建工期不能停,正在建设的学校,以及正在挖掘的地基和地下基础留给设计团队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们的工作时限很紧张。
李学武已经见到了设计部门给出的第一个变更意见稿,他听了以后也觉得很满意。
但是外援设计和工程团队自己不是很满意,觉得还不够科技,不够生态,不够环保,更不够他们的格调。
是的,你没有听错,他们觉得目前红星厂亮马河生态工业区的设计思路很先进,但没有哔格。
李学武很想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一句,你们懂设计吗?
当然了,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汽车和飞机他还有印象,能搞概念设计。
工程建筑、三防建设、环保管网这些玩意儿他可真是一点都不懂啊!
你让他考察设计稿是不是很好,他听汇报能感觉到哪里好,哪里不好。
具体的功能要求,以及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他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但你要让他参与到具体的设计中,指着设计稿说这里多五米,那里少五米,他可干不出来。
他不是运输大队长,不会玩微操。
所以面对外援工程和设计团队的精益求精,装哔德行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设计师团队的负责人弗朗索瓦说了,你看看我们的团队,个个都是西欧最顶级、最有潜力的设计师,要是糊弄着设计我们就不来了。
是的,人家说了,我们是有追求的。
我们才不管你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才不管你们有多少经费,我们只想实现自己的设计。
麻蛋!李学武听见他们私下里嘀咕这种话,立即就安排财务处组建了特别监督小组。
你们来这扬名立万了,把我们当凯子,当土豪,当大款了?
那可不行!
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在追求至臻完美的风格上,还要充分考虑适用性和实用性,以及性价比和财务允许。
给生态工业区的拨款是有限制的,工程进度和项目拨款已经做好了预算,超的太多了,景玉农是要拍桌子骂人的。
虽然红星厂现在赚的多,可要花钱的地方也多啊,实在禁不起这些老外挥霍。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参观了工作区,参观了住宿区,听取了办公室主任的汇报。
办公室主任也是老外,说的也是法语,所以李学武听得很明白。
这些外援的老外是菁英,很懂得谁是主子,在给香塔尔汇报的时候,侧重点并不是红星厂。
没错,生态工业区是红星厂的,他们是来支援的,但他们的汇报重点放在了队伍建设上,以及团队的磨练上。
说的都是在这个项目中他们的配合,以及对项目的展望和理解。
李怀德等人听着翻译的话,并没有觉得这些话有什么不对,这不就是汇报嘛。
但李学武是听出苗条来了,这两个团队来内地支援项目建设,就是香塔尔在锤炼队伍。
也就是说,人家的支援不是没有诉求的,是在拿这个项目磨练人家的设计和工程团队,也是在内地市场开荒。
正因为如此,李学武听出来了,悄声提醒了李怀德,却也没有纠正和阻止对方。
李怀德的意思也是如此,天上不会掉馅饼,知道了对方的诉求和目的,这馅饼才敢吃,不是吗?
从外援楼里出来,双方沿着花园小路进行了有趣的沟通和交流。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香塔尔赞誉了红星厂的专业和能力,以及对技术和工程团队的照顾与支持。
李怀德有李学武提醒,自然听懂了对方话里的意思,在回答中便有了我啥都知道的意味,让双方的谈话有了那么一点点默契。
你知道我长短,我知道你深浅?
除了其他随行人员乘坐普通客车外,在李怀德的邀请下,圣塔雅集团总裁香塔尔、副总裁威廉·罗宾、文化专员玛姬·罗曼,以及外事部负责人周干城同红星厂领导一起登上了鸿途一号。
十二人座,红星厂这边只有李怀德、薛直夫和李学武,以及随行翻译。
翻译们靠后坐,薛直夫坐在了门口的位置,让李学武坐在了威廉·罗宾的身边。
也就是拥有大理石会议桌的对面设置的四座位主要乘坐区。
很贴心的,座椅的头枕部分已经标注了乘坐人名牌或者职务。
比如翻译就是翻译,没有名字。
就座是很有讲究的,李怀德和香塔尔面向车辆行驶方向就座,李学武和副总裁罗宾是面向他们两人而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