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布朗-耶德华,年薪也上涨到了1000万美金,在凤凰国际离岸公司的股份也占有了4%,这样布朗这样的稳重的中年人,也大为开心和激动;希尔斯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和嫉妒,毕竟凤凰国际离岸公司振夏投资和龙腾基金各占据了48% 的股份,换句话说,布朗-耶德华也是在为希尔斯打工,布朗-耶德华也将父母,妻子和孩子们都送来了港区,他不仅仅是为了效忠,也是为了家人的安全考虑,更重要的是,港区的高端教育资源几乎都在振夏系手中掌握着,而且港区的教育水平,明显在日渐提升,振夏系高管的子女,在港区享受到的高端教育资源,这是他布朗在北美所享受不到的,至少没有可能在花费不高的情况下获得。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北美人对于子女的教育,都偏向于独立性的培养,都偏向于利益至上的观点灌输,都偏向于淡漠亲情,其实不然,北美精英阶层那一套18岁独立,自食其力的观点,只是用来忽悠普通民众的,这是一种靠宣传出来的主流价值观,是为了更隐蔽的加强阶层固化。
北美确实有很多18岁就被撵出家的孩子,他们有的人可能一生都不会再和父母联系,或者死在外面,父母都不会知道,更不会去寻找,这也是北美为什么那么多失踪人口的原因,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在乎,又有谁会在乎他们的死活;很多老年人也是一样,去世了很久才有可能被发现,一个赡养的子女都没有。
而真正的北美上流阶层,哪一个不注重后代的培养,哪一个不注重家族势力的扩张,哪一个不重视家庭和睦的氛围,哪一个不在意后代的生死……而那套所谓独立而亲情淡漠的主流价值观,为的是让这些北美上流阶层可以长久占据主要的社会资源,而坚信这种观点和理念的,或许更多的是那种不想更多的负责任的中低层北美人,正因为有了这些不愿担负责任的中低层北美人,才让他们那些子女一代接着一代的重复着北美中低层的人生;
北美那些顶级的精英阶层,却实行另一套传承道路,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让他们的后代享受着优良的教育,优良的医护等等,让他们的后代一直处于社会上流阶层。
很多看不清北美社会构成的实质的人,往往都会被北美很多表象所迷惑,北美或许是富人的天堂,但绝对是穷人的地狱;
即便是富人,只要你不是白人、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是新教徒,不是犹太人,你还是融入不进北美真正的上流阶层,而你还得提心吊胆,你的财富说不定有一天会不声不响的被人给坑光,这才是北美真正的现实。
前世的生活经验早就让赵政看清了北美社会的现实,同样这也是大部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因此不管是振夏系的高管,还是振夏科研院的工程师,赵政都在尽心尽力地为他们的家人,为他们的后代提供着优渥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尽管赵政内心还是认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至少这样地付出,多少还是能够从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加强对振夏系的认同感,多少还是能够防患于未然,多少还是能够避免给振夏系带来重大损失的可能。
今天的忙碌程度和昨天完全没法比,赵政在下午4点之前就结束了一天工作,留下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接妹妹赵曦放学,一起回家,也许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风暴降临的时候,他将会变得很忙很忙,家人还是需要陪护的,亲情更需要用心的呵护。
赵政赶到学校的时候,刚好到了赵家小公主放学的时间,赵曦迈着大床腿,一摇一晃地跟着几个要好的女同学一起走了出来,看到自家哥哥的车,她像没看见一样,直接钻进了自己的专车,让司机开着车扬长而去,见此赵政只能无奈地苦笑,除了爷爷爷奶奶,估计也只有小公主能给他摆脸色了,小袁一边偷笑,一边驾车追赶了上去。
前段时间赵曦也几乎每天都看不到自家哥哥,毕竟哥哥为了工作早出晚归的,她可以理解,小小的人儿更是心疼自己的各个,可这两天哥哥居然连家都不回,这让小赵曦很是生气,其实她更多的是为哥哥担忧,毕竟这个世界上一共就只有4个亲人在了,爷爷奶奶年纪也打了,陪伴自己最多也只有哥哥了,哥哥的安危她很是担忧,不要以为赵曦年幼,才10岁,可她的见识却不缺乏,持枪特勤护卫和在北美的经历告诉了幼小的她,现在家里优渥的平静和谐的生活,是哥哥努力拼命换来的,所以她才会生哥哥的气。
当赵政的车队火急火燎地赶到家时,接一下的一幕让赵政和小袁都目瞪口呆了,赵曦在家门口等着赵政回家,而且一副笑脸相迎的表情,见到赵政目瞪口呆,她也没有理会,拉着赵政的手,就往别墅里走去。
赵曦又不是真的生哥哥的气,而且在家里,赵曦可不敢任性刁蛮,爷爷奶奶的唠叨会让她脑壳疼,所以才有了她在门口乖乖地等待哥哥的一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