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当时是被李家成联合会德丰集团合资买下来(属于会德丰集团,但买方是合资公司),然后进行炒大厦,结果在80年代初,炒到了23亿港币卖出了这两幢。而合资公司一开始购买的本钱仅十亿港币出头,结果被李家成炒成双倍价格,最终也分到了五亿多的利润,至于会德丰则获得18亿。
德辅道的一流甲级写字楼,这是妥妥的传家宝,再加上林志超和张玉良有过节,所以林志超立马关注这件事起来。
他来到胡兆煦领导的部门,讲道:“所有人去侦查,德辅道141~143号地盘的业主是谁,现在有没有成交?下班之前,我要得到详细信息。”
打探出德辅道141~143号的所属业主,并不会困难,毕竟如此大的一件事,市场已经有消息传出来。
胡兆煦连忙带头说道:“好的,我们马上出去!”
他一看老板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很‘重要’,立马安排职员四处侦探。
到了下午三点,消息已经打听好了。
“老板,这处物业的业主是郑宗翰,买方是张玉良家族,谈好的价格是2800万价格,地盘面积是2.1万平方尺出头一点。”有职员认真的汇报道。
林志超立马说道:“2800万就就可以买下这么好的地盘,这个买卖划算啊!你们谁和郑宗翰熟悉?”
他是仿佛猫闻到鱼儿一样,立马来了极大的兴趣。如果能抢下这个地盘,不仅能获得一幢优质大厦,更能享受打击对手的乐趣。
张玉良家族的铜锣湾地盘,硬生生的被他拖了一年多时间,虽然最终也赚到了三千多万港币;但多赚的一千万港币,比起损失的一年半时间,那是天差地别。
职员们面面相觑,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毕竟他们只是职员,那里可以和一个置业商熟悉。
一名职员提醒道:“老板,听说明天上午就要在律师楼签约了!”
林志超若无其事的点点头,说道:“那就是说,我们只有一晚上的时间了!”
他不惊反喜,只要没有签署纸质合约,如何口头合约都是不作数的,这是法律基本常识。至于口头合约,无非就是钱的问题。
所以,林志超反倒是信心十足起来。
既然已经认定目标,接下来就是各种想办法,随即林志超回到办公室里,开始一边思考,一边各可能和郑宗翰熟悉的朋友打电话。
“莫生,你熟不熟悉郑宗翰?”
“挺熟悉的,我们两家在三十年代就认识了。林生,这是?”
“是这样的.我想请你和郑宗翰谈谈,现在别人给他2800万,我这边拜托你,3600万港币,你就替我拿主意。佣金到时候一分钱不会少,这个你不能和我客气。”
“行,这事我尽最大努力去办,明天早上林生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挂完电话,林志超看看时间,才晚上7点,于是便准备回家。
莫应基既然说和郑宗翰很早就认识了,那么他当说客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他不能完成,那么是注定和林志超无缘。
至于顶格开价3600万,合到1700港币每平方尺左右,这个价格也不算高,明年(1963年)中环的商业地皮能上2000港币每平方尺。
而莫应基只需说服郑宗翰,便可以得到近百万的佣金,自然也会尽力促成这笔交易。
一切的结果,明早就知道了!
晚上七点多。
张玉良还在办公室里加班,他虽然性格比较扭曲,但为人节俭、也很勤力,下班后也不愿意休息,坚持继续工作。而另外一方面,他为人非常自私,且内心骄傲自大,少爷脾气十足。
这两年,他虽然被林志超收拾,但一直不愿意低头,因为他知道双方根本没有缓和关系的可能。特别是当年那件事,差点将张家吓死——押解出境。
正因为如此,他非常不爽林志超的霸道,就算林志超一直针对他,他也愿意奉陪。
当然,张玉良也明白,他是弱势的一方,所以他这次打算投资一幢大厦,作为家族的底蕴。
张氏家族在皇后大道也有一幢商业大厦,但高度仅18层,属于中小型大厦。如今,若是拿下德辅道141~143号,那么就可以修建一幢30层高的一流甲级写字楼大厦。
“哼,这幢大厦投资下来,也就5000万港币。我还可以利用贷款,继续发展地产,家族在地产上的实力,依旧不输给陈德泰、彭国真、马锦灿、飞艇泰、李高福等人,甚至还略有优势。林志超,你想击垮我张家,那是做梦!”
一边工作,张玉良一边想着事情。
“总经理,还不下班,奶奶该担心你了!”大侄子张守义走了进来,说道。
看到这个侄子,张玉良内心有些厌恶。
他的三哥张玉麟,目前已经不管公司的事务,继续为家族事业进行公关,在五邑商会、东华三院继续努力,争取当上会长和主席。再进一步,争取几年之内能获得一个太平绅士的头衔。那样一来,张氏家族至少也是有些势力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