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新项目中的两项都进展得不错,还有一项就是电池项目,这个项目分了三个子项目。
一个在他的空间里,里面生产的自用电池是最先进的5000wh/kg,进展一切顺利,设备早就安装完毕,到时候生产由机器人负责;
另一个自然是民用电池,对外销售,所以只生产600wh/kg的电池,目前进展有好有坏,虽然厂房正在建设,但各大车企和手机厂商早早就下了订单。
当然,第一批订单的量不大,毕竟电池还没经过长时间的检查,只采购来进行下一代电源的研发,还要经过他们自己制定的压力测试,没问题才会放开采购量。
只是,电池领域的王者——宁王,并没有被百倍能源所吓到,反而奋起竞争,在一个月内也推出了600wh/kg的电池,一下子就拉平了差距,并且以自身在电池方面的长时间耕耘,很快又领先了回去,导致车企他们摇摆不定。
对此,仲余没什么好说的,600瓦不行就直接上800瓦!
要是还不行,直接上1000瓦!
他有的是先进技术,可以陪宁王慢慢玩!
很快,宁王就怂了,他们不是没钱投入搞研发追上来,反而是,他们采用发布一代隐藏一代研发一代的兔子老传统,早就研发好800瓦的技术了,只是还不算成熟,贸然上市可能出问题。
而且,生意不是这么做的,要挤牙膏,美其名要给市场留出消化的时间,而不是疯狂迭代,搞技术竞赛,这样搞下去,不但研发成本巨大,车企他们也跟不上,最后谁都得不了好。
于是,宁王的当家人就亲自上门求和,仲余闻言也知道是自己过于目中无人,无形中扰乱了市场。
于是同意和平共处,只是也提了条件,毕竟百倍能源本就有领先技术,如果不利用这个优势,自己刚建立的公司还怎么起步?
所以,百倍能源要求在未来一年内,自家产品要领先一点点,比如推出700瓦的电池,而宁王要停留在600瓦的水平,除非还有第三方发布更先进的技术。
当然,为了稳住股价,宁王可以发布700瓦的技术,但不能立马上市,只让外界知道你有同样的技术就行,股民就好这口大饼。
对此,宁王方面没考虑多久就同意了,毕竟是自己求着人家和谈,理应要有足够的诚意,而且,人家本就有更先进的技术,根本不怕竞争,现在不但接受了和谈,还为自家股价考虑,如此做法,再不同意,那就是蹬鼻子上脸,要开战的节奏。
这要是真开战,人家能不能挣到钱他们不知道,但他们知道的是,宁王一定完蛋,而且是崩盘式完蛋!
于是,双方在友好且热情的氛围里,达成了不可告人的合作,这项合作没有书面文件,只有默契和彼此的信任,而外界只以为技术上不去了,700wh/kg就是天花板。
最后一个是跟陆家合作的j用电池,本来商定的是800wh/kg,现在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宁王都有1000瓦的了,再上800瓦就是看不起人了。
所以,双方决定,要上就上顶格的,直接1100瓦起步,1200瓦作主力,1400瓦入保密项目,2000瓦忽悠鹰酱。
另外,还有正在收购恒太汽车工厂的百倍汽车项目,有上面的指示,进度非常快。
手续啥的就不提了,工厂很快就转入了百倍汽车的名下,然后就是招兵买马,全国范围内大量招收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
在这方面,当初招揽的刘彬,的确是个大才,两项工作都被他处理得妥当且高效,公司员工数量每天都在膨胀式增长,短短一个月,就已经达到了3000人,还都是有经验的行业老手,而不是校招的新兵蛋子。
目前工厂已经生产了样车,并且在走测试流程,相信再给他两个月,公司就能正常运营。
仲余为了给新公司打开名气,又让小白设计了几种车型。
其中一款是超级跑车,这是一家车企技术的体现,不能没有;
另一款是越野车,就像仰望那种,不但有豪华的外表,还有丰富的内涵,能爬山涉水;
至于轿车,仲余暂时没打算进入,这个市场已经杀红眼了,没必要加入进去,卖卖电池更香;
还有一款是货车,小至几米长的五十铃箱式货车,大至几十米长的神钢物流卡车,可以承载100吨重量。
高密度电池的一大优势就是续航高,最适用跑长途。
以京城到羊城共2160公里为例,重型卡车一般油耗是百公里30升以上,那一趟就需要至少648升柴油,按每升7.6元来算,总共需要4900多块。
但是换成纯电就节省多了,按每百公里至少150度电来算,如果一度电为1块钱,那新能源重卡跑这一趟才3240块钱,便宜了1700块。
而且,电费还有下降空间,如果是半夜峰谷充电,电价最低0.3元一度,算下来总共才972块,只是柴油车的零头,足足节省了近4000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