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国境内屯河以北,有大量联军集结。
他们要以数百万兵力的优势拿下大汉,甚至瓜分领土。
离大汉远的国家,可以掠夺到一些高价值的物资。
多国达成一致协议,绝不内讧,团结一致灭大汉。
他们打算尽全力拿下景阳城,然后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长安。
辽国和东梁国想彻底灭了大汉,其他国家只想借此机会捞1点好处。
可有的国家担心一旦失败。就要给大汉巨额赔偿。
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不能退缩。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国家。
建武八年三月,数百万联军集结完毕。
各国将领经过商议,一致决定攻打景阳城。
以众多兵力优势,绝对能拿下这座城。
景阳城守将是唐阙,副将是常友良,城内有守军二十万。
而且准备了大量的火器和弹药,景阳城加高加固了。
多国联军保持整齐的阵型,推着云梯冲向景阳北城墙。
第一波攻城的联军有好几万,而不是全部冲过来。
若一起冲过来,城北的空地不够站人,甚至有可能出现巨大混乱。
各国联军分工明确,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尽早拿下景阳城。
“这些敌军来自不同国家,他们是出奇的团结,这一仗打得肯定会很艰难。”
常有良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可以看得出这些军队战斗力不弱。
从他们的精神面貌就看出来了,在大军的后面有几个穿着黑色铁甲的武将。
敌军举着盾牌,掩护中间的友军,防护得倒是挺严密。
他们在护城河上搭了几块结实的木板,顺利越过护城河。
后面跟着的是四轮云梯,等靠近之后,唐阙下令开炮。
先把敌军的云梯摧毁,尽可能减少敌军登上城楼的人数。
为守城将士减轻压力,其他汉军手中杠杆枪对准敌军。
多国联军对自己的实力太过于自信,而汉军也同样自信。
因为他们拥有威力强大的火器,来了这么多敌人。
汉军反而更高兴,把这些敌军全杀了。平均分的话,每个人至少能反杀十个敌人。
这可是难得的军功,汉军越想越兴奋。
有的汉军压不住嘴角的笑容,只要听从将军的指挥,军功少不了的。
“如果城外空地足够大,肯定会集结更多敌军。我们打了这么多场仗,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的敌军。”
常有良用望远镜观察着,估计敌军有十多万。
“这么多敌军集结在那片区域,每天消耗的粮草十分巨大,不知道他们能够坚持多久?”
唐雀认为只要坚守景阳城,敌军粮草越来越少。一旦粮草不足,内部必然大乱。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拿下景阳城,从城内掠夺物资。
众所周知,攻城是非常难的,攻城的兵力是手成一方五到十倍才有几率拿下。
除非城内有人里应外合,然而,城外敌军没有这个机会。
城内的内应早就被清理了,也降低了景阳城被攻破的风险。
“据可靠消息,这次三十国联军集结了近三百万大军,只是辽国和东梁国没有参与攻打景阳城。”
常友良是从江易那里得知的消息,辽国和东梁国还是比较狡猾。
让其他国家打先锋,若是打到长安城下。
这两国家才会派兵参战,他们可以少分1点物资,少要一点领土。
就是要得到火器制造图和工匠,有了火器,能够让两国实力更上一层楼。
“辽国和东梁国怕失败,将来会被咱们的陛下问罪,那会损失更大。”
唐阙认为他们这么做也合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一旦失败了,就说没有参与这次作战。
到那时赔得少一点,降低来自江易的怒火。
两国以后继续苟着发展,这次若是能一鼓作气灭了大汉,各国就少了一个威胁。
“因为大汉太过于强大,他们不希望这样的强国存在,火器让他们心惊胆寒。”
中原地区出现过很多强大的王朝,很少遇到几十个国家数百万联军攻打一个王朝。
唐阙有生之年遇到了,看来这些国家准备很久,也准备充足。
“说真的,大汉没有得罪他们。只因为害怕,就联合起来跟我们开战,也不考虑严重的后果。”
常友良认为这些国家权贵脑子有问题,跟大汉友好交往不好吗?
非要跟大汉开战,难道不知道会失败?
他们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不能退缩。
敌军用巨型投石机,这种大型攻城器械看起来很笨重,投掷物体更远。
跟火炮相比,射程就差多了。
为了能攻击到城楼上汉军,巨型投石机也要向前挪一点。
火炮对准了巨型投石机,因为体型巨大,也容易被攻击到。
炮弹落在巨型投石机上,摧毁了一部分零件。
敌军武将看到巨型投石机被破坏,也是震惊不已。
早就听说大汉火炮威力巨大,没想到能打这么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