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的,我尽量帮。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靠诸位了!”
周剑锋甩出心绪,重新思考接下来的作战布局。他要趁着(这个机会),把整个南洋的地盘,都掌控在自己手里。
想明白这些,他看着整个南洋地区图,心里借着幽灵之眼,快速推演作战计划。
突然,参谋长刘敏走到他跟前询问:“师座,开国大典,你确定是那一天吗?”
“哎呀!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周剑锋暗自恼怒的拍了拍头。
“就定在龙抬头这日,公历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二)”
“对了,老刘,建国筹备工作,准备了怎么样了?
刘敏回答道:“师座,大部分工作都已就绪,场地布置、人员安排都没问题,就是军装方面还有些不完美。”
周剑锋皱了皱眉,说道:“军装的事我己想到办法,一定要确保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这是我军在南洋向全世界宣告炎黄国成立的重要时刻,容不得半点差错。”
“师座,那军装是以哪款颜色为主?款式又是哪种?”
周剑锋思索片刻后说道:“以藏青色为主,既显庄重又耐脏耐磨,适合我们的战士。款式嘛,借鉴传统中山装样式,再融入一些现代军装的元素,比如增加肩章、臂章,彰显军人的身份与荣誉。”
刘敏快速记录着,又问道:“那军衔标识呢?”
周剑锋想了想,立马回答:“采用星徽和杠线结合的方式,简单明了。”
“那国旗、帽徽呢?”
“以炎黄二色为主,火神龙在上(南方属火,所以选火龙)、汉剑唐刀交叉在下。意寓炎黄子孙团结在一起,抵御一切来犯之敌。帽徽就以汉剑唐刀交叉为帽徽,以记先辈荣光,也莫忘耻辱!”
刘敏一边记录一边点头,突然又想起什么,说道:“师座,那国歌方面呢?”
周剑锋眼神坚定,“就用《中国远征军军歌》为国歌。
这是由戴安澜将军填词,戴安澜将军谱曲。
君不见汉终军
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
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
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
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昔时笔
着我战时衿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
高呼战歌齐从军
高呼战歌齐从军[2]
齐从军 净胡尘
势扫倭奴不顾身[3]
这首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抗争,不忘耻辱,正契合我们此刻的心境与愿景。”
刘敏快速记下,又道:“师座,庆典那日的安保工作也得提前安排妥当,如今南洋局势复杂,难保会有敌对势力搞破坏。”
周剑锋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这方面你去安排,挑选精锐力量,全方位布控,绝不能让任何危险靠近庆典现场。另外,通知后勤部门,先把军装的样式图给黄博文先生,先让他的织衣厂优先在香江赶制三万套军装军鞋,必须在三月十五日完成装船,十九日前,一万五千名阅兵部队和警卫部队完成换装阅兵,不得有误!”
刘敏敬了个礼,“是,师座!我这就去落实各项工作,保证开国大典万无一失。”
周剑锋看着整个婆罗洲地图,静心等待。
时间就这样过去半个月,来到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3月19日)——长安(东万津改名长安,婆罗洲所有城市都以古代中国城市名字命名)市中心大道。
这一日,长安市中心大道上热闹非凡。
一队队从各部队挑选出来的身着崭新藏青色军装的士兵,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宛如钢铁般的战士在带队军官的带领下启程出发,行进在长安大道上,准备参与大典上面的阅兵仪式。
道路两旁站满了十几万来参加建国庆典的普通群众与阅兵场地——长安大道——分割开来,人群中间,袖戴红色肩章的宪兵十五人一组,来回维持会场秩序。
太阳从东方海面缓缓升起,清晨的凉意渐渐消散,九点一刻时分,长安东门郊外开启,从东门内走出一队雄壮的骑兵,一千二百名骑兵排成六路纵列,小东北骑着一匹黑色骏马走在中间,他穿戴着一身新定制的藏青色军装礼服,右跨佩剑,左手挽住缰绳,步伐稳健的行进在队列阅兵前方。
等待在长安大道的同胞百姓自觉的让出道路,喧闹的会场也迅速安静下来。
随后由梁一刀为阅兵总指挥,乘车到三军阅兵队伍前,一挥军刀向前砍去:……全军准备!……阅兵开始!”
小东北领骑兵方队,牛大眼领步兵方队、侯祥领预备役方队、李二狗领炮兵方队、顾二蛋领摩托化步兵方队、陈东装甲兵方队,李勇领坦克方队,随后再是张强的潜艇方队,徐海兵与林浩的海兵方队,张三领的警察方队,陈冲领特种作战步兵方队,最后是张宇的八架空军方队各方队。
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依次走到长安大道中间,接受周剑锋检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