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马尔心知肚明,这是尤里在背后操盘,意在为新印度争取伊斯兰世界的支持,同时牵制欧美。
他欣然接见使团,承诺开放喀拉拉邦港口给联盟的油轮,并暗示未来可联合开发波斯湾的天然气田。
使团领队外交官阿卜杜勒·哈桑在会谈后私下感叹:“瓦德瓦先生,您的魄力让我惊叹!”
欧美国家态度谨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密切关注新印度局势,期待其展现稳定与法治”,暗指对单党执政与苏军存在的疑虑。
CIA与国务院联合小组入驻新德里使馆区,表面考察投资环境,实则刺探瓦德瓦家族军备与苏军背景。
英国外交部公开质疑“苏军在印度的合法性”,MI6特工伪装成《金融时报》记者,频繁出入孟买港口与加尔各答军营,试图拍摄军营和军备。
法国DGSE聚焦喀拉拉邦,怀疑新印度从“未知科技来源”获得核能技术,派特工潜入当地化工厂搜集样本。
库马尔接到黑莲花的情报简报,哑然失笑:“他们想挖苏军的底?那就给他们个故事。”
他召来维拉迪摩与鲍里斯,指示苏军对外统一口径:“我们是苏联解体前派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受瓦德瓦家族的革命理想感召,志愿支援印度解放事业。”
这套说辞半真半假,足以糊弄外人。鲍里斯拍着胸脯,粗声笑道:“老子就说自己是乌拉尔的矿工,扛着AKM来助阵,谁敢不信,我就崩了他!”
库马尔摆手制止:“低调,别惹麻烦。维拉迪摩,安排厄普西隆部队加强营地警戒,任何间谍靠近,直接心灵控制。”
外国情报人员对基地车的探查徒劳无功。孟买郊外的基地车集群隐匿于幻象核心的隐蔽下,卫星图像只显示一片荒野,实则戒备森严,部署了大量士兵和心灵部队。
北方邦、阿萨姆邦与喀拉拉邦的基地车同样如此,心灵探测装置24小时运行,任何未经许可的靠近者都会被心灵波捕获,变成忠诚的“志愿者”。
一名CIA特工试图用无人机拍摄孟买基地,尚未飞入百米,便被工程师的EMP脉冲击落,特工本人被控制,茫然返回使馆,提交“查无异常”的报告。
英国MI6的一名卧底潜入加尔各答军营,被心灵控制器洗脑,主动向鲍里斯“自首”,供出伦敦的联络人。
库马尔戏谑道:“让他们查吧,查到天荒地老,也只能带回一堆废纸。”
其他国家反应不一。华夏外交部低调表示“尊重印度人民选择”。
日本与韩国态度积极,派商务代表团考察班加罗尔,计划投资芯片与汽车工厂。
联合国安理会定于1993年6月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新印度席位归属。黑莲花已飞往纽约,游说非盟与东盟国家,承诺向非洲提供5亿美元农业贷款,向东南亚开放港口投资,确保至少35票支持。
国际博弈紧迫,库马尔的心思却更多放在国内重建。他殚精竭虑,亲自起草新印度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93-1998),目标是“集体化农业、全产业链工业、社会平等”,总投资3500亿卢比,资金来源包括税收、500亿卢比国债与150亿美元外资。
农业集体化是核心。库马尔摒弃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民的传统思路,推行苏联式集体农场,计划投入1500亿卢比,将2000万公顷土地整合为1500个集体农场,每场规模1万多公顷,配备滴灌系统、拖拉机与化肥。
五年内,粮食产量目标提升40%,年产值增加80亿卢比。每个农场设党支部,由印度共产党管理,农民从低种姓民众中招募,包食宿。
库马尔指示伊万诺夫,在北方邦与比哈尔邦试点500个集体农场,覆盖200万农民,优先种植小麦、稻米与甘蔗,剩余土地轮作豆类,改善土壤。
农场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部分出口中东与非洲,创汇30亿美元。
工业全产业链是计划支柱。库马尔计划在全国10个重点城市(孟买、班加罗尔、加尔各答、金奈、海得拉巴、艾哈迈达巴德、浦那、德里、昌迪加尔、斋浦尔)建设工业集群,每集群投资200亿卢比,覆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
孟买因为有矿石精炼厂所以主攻重工业,建设15座钢铁厂、机械厂,年产钢6000万吨。
班加罗尔聚焦高科技,建设10座芯片厂、电子厂与无人机厂,目标五年内将电子出口额从10亿美元提升至60亿美元。
加尔各答与金奈主攻化工,生产化肥、燃料与医药原料。
海得拉巴与浦那发展汽车与航空,年产汽车200万辆,战斗机1500架。每个集群配备《红色警戒》系统的工业工厂,确保技术自主,工人从基地军营与地方招募,培训后发放月薪。
为实现全产业链,库马尔下令在喀拉拉邦建设2座苏军核电站,利用苏军工程师的核能反应堆技术,供电工业集群;在奥里萨邦开采铁矿与铝土矿,年产5000万吨,供应钢铁厂;在古吉拉特邦建设10座港口,吞吐量提升50%,服务出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