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盘点部队人数时,那令人痛心的数字就像一把无情的利刃,深深地刺痛了每个人的心窝。与当初南下时的规模相比,部队竟然已经减员一半!如今,只剩下区区 28 个团,而战斗部队更是只剩下四万多人。在一栋简朴的院子里,灵关会议正在紧张而激烈地进行着。军长、政委们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旁,他们的面容仿佛被岁月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满脸都是疲惫和忧虑。但在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不移的执着,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孙军长猛地一拍桌子,打破了屋内的沉寂。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力量,“我们必须想办法突破目前的困境!”
程军长面色凝重,眉头紧紧地皱起,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屋子里不断回响,带着无法掩饰的焦急:“可是,敌人的进攻实在是太猛烈了,就像狂风暴雨一样,我们的兵力和物资都严重不足,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坐在中间的李政委无奈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仿佛是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悲鸣,让人不禁感到一阵沉重。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场激烈的讨论就这样展开了。
有人提出要集中所有的兵力,与敌人进行一场生死决战,就像猛虎下山一样,毫不退缩,用最决绝的方式来对抗敌人的猛烈进攻。
也有人建议去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然后趁机突围,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曙光,虽然艰难,但也许这是唯一的出路。
还有人主张暂时撤退,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卷土重来,就好像乌龟缩进壳里一样,虽然看似消极,但却是一种明智的策略。
各种各样的方案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每一个方案都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万丈深渊,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会议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战,争论得不可开交。每个人都坚信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可行的,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这激烈的争论中,突然,一个声音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这紧张的氛围。政治部傅主任说:“我们还是听听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吧。”
刹那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聚光灯一样,集中在了提出意见的人身上。总司令总政委总指挥相互点点头,总政委把共产国际代表致总司令总政委的电报拿出来,让大家传阅,一个接一个传阅完毕,大家都不吭声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整个会议室里只能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相继发言,力主北上,解说细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进一步的讨论,大家终于逐渐达成了共识。就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样,每个人都明白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最终,张主席也来到会议室,综合大家的意见,一致决定:进攻康定炉战役,迎接红二六军团。这个决定就像是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康定炉地区地势险峻,山高路陡,犹似铜墙铁壁一般难以逾越。敌人的防守相对薄弱。如果红军成功攻占这个地区,不仅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还能与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这将使红军的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如虎添翼。
会议结束后,军长、政委们迈着坚定的步伐,犹如凯旋的战士一般,陆续走出会议室。他们的步伐铿锵有力,仿佛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尽管前方的道路崎岖不平,布满了荆棘和陷阱,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们的心中已经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焰,这团火焰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让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刘团长凝视着他们那坚毅的神情,心中的疑惑如云雾般渐渐消散。在这灵关古道上,刘团长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困苦。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跋涉了泥泞的道路,面对了敌人的围剿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刘团长极目远看,只见拴在古道上的战马早已整装待发。这些战马雄姿英发,犹如一群威猛的雄狮,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决心和勇气,迫不及待地想要驰骋疆场。军长、政委们身手矫健地翻身上马,动作迅速而利落。他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向着各自的部队疾驰而去。刘团长知道,他们将把会议的决策如春风般传递给每一位战士,引领着部队踏上新的征程。
宝兴灵关镇上的古道,更像一位历史的记录仪,默默地记录着这场决定红军命运的会议。也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坚毅和勇敢,还将继续目睹他们在艰难的道路上的英勇无畏与不屈不挠。
就在军长、政委们刚刚离开,快马加鞭赶回部队传达命令之时,敌人却像狡猾的兔子一样,嗅到了红军的动向。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特务小分队,如同幽灵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宝兴灵关古道附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正在参会的红军指挥员们实施爆炸袭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