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开上颠簸山路,戴常这才反应过来,李默这是要把车子开到幸福村。
最近一段时间,李默经常去幸福村,他也不知道对方是在做什么。结合刚刚李默说的秘密武器,戴常隐隐感觉,李默恐怕又要搞出一点什么动静。
与戴常和谷丰相比,朱立可就不好受了。颠簸的山路,让他只能死死抓着座位,生怕给颠出去了。早知道吃个饭这么受罪,他打死也不会来的。
李默不管不顾,奔着把车子颠散架的架势,终于把车子开到了幸福村。
等到下车的时候,朱立哪里还有胃口,脸色都黑了大半。
李默赶紧过来道歉,这时候得到消息的董辉隆也带人出来欢迎。带出来的两个人,一个也是腿有问题,走路一瘸一拐的。另一个则是右手齐腕断了,袖子扎了起来。
再加上失去小腿的董辉隆,从三个人身上,真正能够体会到人生不易。
朱立虽然被这个路程弄得有些不爽,但是看到董辉隆三人过来,还是要缓和脸色慰问两句。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功夫肯定要过去。
“朱部长,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秘密武器。”
董辉隆开朗地笑着,丝毫没有残疾而显得自卑。这份态度,也让朱立暗暗点头。
对于他的事迹,朱立有所耳闻,甚至这一次签约仪式之后,县委宣传部还会对这位残疾的“田秀才”进行专访。
在董辉隆的热情邀请下,朱立只能忍着不适进入了幸福村。
之前在材料上,朱立是了解过幸福村的情况。不过真正深入其中的时候,感慨又有不同。
特别是看到有的家里,一个七岁小孩照顾着不能自理的父亲,朱立也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好在李默等人,并非打算通过卖惨,来得到朱立的认可。他们是将朱立带到了村后面,这里有着智能小棚,里面种植了不少蔬菜。
而在智能小棚不远处,又临时搭了一个小棚,比起智能小棚还要简陋。
朱立等人跟着进入了那个小棚,发现这里面竟然是养鱼的地方。
戴常看到这一幕,有些傻眼:“李主席,你说的秘密武器就是准备在山上养鱼?”
谷丰也苦笑了起来,这李默到底懂不懂啊。
就连朱立这个门外汉,也明白李默这个所谓的秘密武器简直是异想天开。铜石镇这边的确有水,就连山上都有一些天然的水坑、溪流、水池等。
不过铜石镇这三个字,已经说明这个小镇以前的产业就是采矿和炼铜。后来铜矿资源枯竭之后,再加上环保压力很大,铜石镇这边的铜矿相继倒闭了。
铜矿厂倒闭了,但是造成的污染还在,这也限制了铜石镇的农产业。现在的铜石镇,完全靠着乡镇企业撑着。
至于想要搞水产,且不说这里的水质很差,根本无法养殖什么水产。就算是养成了,谁敢买这些鱼,鱼的品质只怕根本不达标。
董辉隆接过了戴常的话:“我们不仅要在山上养鱼,而且还要带着附近村子一起养鱼。经过我们的实验,我们的鱼瞄准的就是高端市场。”
戴常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去反驳。
董辉隆知道他们不相信,于是又将众人从培育育苗的小棚中带出来,一路将他们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天然水坑。
从鱼苗小棚里面有一根水管,拖到了这个天然水坑里面。
众人只见,这个几十平方的水坑里面,果真游着一些鱼。戴常由于是江边长大的,所以认识这种鱼,学名叫作长吻鮠,俗称江团鱼、鮰鱼。
李默笑着给众人介绍起来,他围绕苏东坡曾经写过的一首诗,来介绍江团。
苏东坡曾经写诗称赞这种鱼:“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全诗没有写江团鱼,但是每一句都是拿其他鱼和江团鱼做对比。说江团鱼与粉红的石首鱼比,胜在无骨,与雪白的河豚比,胜在不毒死人。
说明江团鱼味道堪比石首鱼和江豚,不过优点更多。最绝的是没有鱼鳞,处理起来很容易,于是跟天公和河伯说,这么好的鱼,不妨让它身上长鳞,一条鱼太完美,不合适!
这种鱼的经济价值自然高于其他鱼,不过江团鱼对水质要求很高,不好养殖。
这下子引起了朱立等人的好奇,铜石镇这片水质差,那是众所周知的。李默等人,是怎么用这种水质养江团的?
董辉隆给众人解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结合当前市场上的培菌技术,对水质进行了改善。购买了国产的培菌机,然后结合物理办法,可以同时对好几个水坑一起进行处理。
董辉隆兴奋地说道:“大家可以摸摸水坑里面的水。”
众人闻言,用手试探了一下水,感到水微微发热。
“江团的成长与温度息息相关,我们幸福村附近有温泉水脉,这一片的天然水坑都与水脉相连,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够保持温度达到二十度左右。这个温度下的江团,成长速度喜人。传统养殖,江团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可是温泉养殖,能够缩短到一年以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