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温暖岁月》
1970年,阳光洒在古老的小镇上,狭窄的街道两旁是斑驳的砖墙。年轻的林晓就生活在这个小镇里,她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眼睛里透着清澈与灵动。
林晓的父亲是一名工厂的工人,母亲则在家里操持家务。那时候物资匮乏,但邻里之间的情谊却十分浓厚。林晓家隔壁住着一位孤寡老人李奶奶,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很少回来。林晓经常在放学后去李奶奶家,帮她提水、扫地。李奶奶总是会从她那破旧的木柜子里拿出一颗珍贵的水果糖给林晓,林晓每次都笑着摇摇头说:“李奶奶,您留着自己吃。”
小镇上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偶尔来一次的露天电影。每当有电影放映的消息传来,整个小镇就沸腾了。林晓会和小伙伴们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去占位置。那一次放映的是《地道战》,大家都看得热血沸腾。在黑暗中,林晓看到父亲和其他大人严肃的表情,她知道这是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
林晓在学校里也是个积极向上的学生。她的同桌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叫虎子。虎子家里穷,经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有一次,虎子在课堂上因为饿了而偷偷地啃着一块干硬的窝头,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默默地走到讲台后面,拿出了自己的午饭——两个馒头,递给了虎子。这一幕让林晓深受感动,她知道在这个艰苦的年代,大家都在互相扶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晓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缝补和做饭。她学会了用旧衣服给弟弟做小棉袄,学会了用简单的食材做出可口的饭菜。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林晓家的屋顶被雪压坏了一角。街坊邻居们纷纷赶来帮忙,有的带着木材,有的带着工具。大家齐心协力,在寒冷的天气里,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就把屋顶修好了。林晓的父亲感激地对大家说:“多亏了你们啊,这要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要多久才能修好。”
在1975年的时候,小镇上迎来了一批知青。其中有一个叫苏然的年轻女孩被安排到了林晓家借住。苏然来自大城市,她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故事。她给林晓讲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汽车电车,林晓听得入迷。苏然也被林晓一家的质朴和善良所打动。她和林晓一起去田里干活,一起去河边洗衣服。在苏然的影响下,林晓更加渴望知识,她开始借阅各种书籍来阅读。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整个小镇沉浸在悲痛之中。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林晓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哀伤,她在学校里参加了追悼会,眼里满是泪水。
但很快,新的希望来临。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似乎也吹到了这个小镇。林晓的父亲所在的工厂开始尝试新的生产方式,产量逐渐提高。家里的生活也慢慢有了改善。林晓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她决定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小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苏然在知青返城后,经常给林晓写信。她在信中鼓励林晓追求自己的梦想。林晓在忙碌的生活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白天在工厂里做临时工,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下学习。她知道,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她要抓住这个机会。在70年代最后的时光里,林晓看着小镇上的变化。街道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商贩,人们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她回想起这十年的岁月,有艰苦,有悲伤,但更多的是温暖和希望。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和小镇都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这十年,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尽管色彩并不艳丽,但却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林晓把这段岁月深深地刻在心里,带着它走向新的征程。
喜欢小说集啊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小说集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