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后,父亲林有财早已经准备好了各种从地里摘回的蔬菜,还有晒好的咸鱼干,装了满满一麻袋。
林东升看得一阵头大,试着拎了一下,埋怨道:“爸,这么重,到时只能扛着走,转车都不方便。”
“不用你转车,我骑摩托把你送到火车站,帮你送到里面的火车上,下车时再让他们进站去帮你拿,我都已经打过电话了。”林有财。
“谁拿?姐姐和妈拿起来都吃力,最后累的还不是我自己。而且有些菜在那边也能买到,我自己还有电脑要背着。”林东升说道。
“自家种的菜,味道不一样。”林有财坚持道。
“我感觉都差不多,反正都是吃,而且,我这个样子,要是让人认出来,也太丢脸了,好歹也是上过报纸和电视的。”林东升皱眉说道。
“上过报纸和电视,就不是我儿子了?”林有财说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林东升。
“算了,你不想带,那就不带了,明天自己去坐车吧。”林有财黯然说道。
看到父亲满脸失落的样子,想到自己之前每次去住校读书的时候,父亲总会给自己准备一些咸菜和树上摘来的新鲜水果,林东升只好说道:“那我就带轻一点的,花生可以多带点,但土豆、红薯这类太重的,尽量少带点。”
“可以。”林有财听了,面色一喜。
儿子刚才的话,确实让他有点伤心,在他眼中,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农家菜,没想到儿子还嫌弃上了。
最后,父子俩一番挑挑拣拣,加上反复争论,林东升终于减成了大半袋。
他每样都尽量带了一点,能让母亲和姐姐们尝个味,但估计也有四五十斤的样子。
第二天天一亮,父亲就将林东升送到村口等车。
上了班车之后,林东升看到父亲曾经挺拔的身子,也在岁月的捶打下,慢慢变得佝偻,心里微微有点难过。
有人在长大,就会有人在变老,一代新人换旧人。
家乡的景色在飞速退去,美好的未来在前方招手,他才恍然发现,自从上了高中,自己呆在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不知何时,他也变成了家乡的过客。
因为没有高考和竞赛的压力,一路上,林东升的心情都十分轻松。
回到香城之后,林东升先将家里带来的蔬菜送到了二姐家,陪大家吃了个团圆饭。
可能是平时吃惯了家乡的饭菜,母亲对他带来的这个菜,赞不绝口,吃得特别香。
看到母亲舒展的眉头,林东升突然理解了父亲的苦心。
随后,他便去了学校的教工宿舍。
他要赶紧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竞赛试题,测试一下青高本届的新生和高二的老生,看看能不能帮学校挑几个竞赛的苗子。
至于今年刚升入高三的学生,他是不打算让他们参与测试的,原因很简单,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了,根本没太多时间兼顾竞赛。
而且,他也不相信有谁可以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迅速熟悉竞赛,然后拿到CMO金牌。
对他们而言,拿不到保送资格,都不值得在竞赛上浪费太多时间。
林东升在筛选题目的时候,内心也挣扎过。
他不认为以青高如今的积累,能发现什么好的竞赛苗子。
况且,如果他不想麻烦,故意将这些题目出得看起来很简单,解起来却很难,那学校劳师动众组织大家测试,搞不好一个都挑不出来。
但是,想到自己这一年,除了带带状元小组的学生,也没有太多其它的事情,能帮学校在竞赛上打打基础,开开眼界,也不算坏事。
于是,他最终决定,将本次测试题的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
这份测试卷,依然是150分,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次很普通的开学摸底测试,但真做起来,才会发现后面的六道大题,相当不简单。
他也想用这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完成学校竞赛苗子的筛选,万一真的一个都没有,他和学校也不会太过尴尬。
当然,为了给同学们充足的思考和解答时间,这张卷子的基础题计算量并不大,一般的同学,也能很快接触到后面的解答题。
八月二十日,高一和高二实验班的同学,准时返校。
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则是要等到正常开学之后。
林东升也顺利地成为了高二年级的学生,当他出现在高二(4)班时,所有的同学都很惊喜。
毕竟,林东升前一阵子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之后,就很少在班上出现了,而七月份他为国争光,勇夺IMO金牌时,大家又早已经放暑假了。
因此,下课之后,很多同学都主动围到林东升身边,向他打听着一些竞赛的细节。
也有同学纯粹就是对希腊好奇,想借他的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校长办公室,林东升终于将自己编好的数学试卷交给了董力强校长,并当着陈肃老师的面,说出了自己本次的收人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