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年。
012智能程序,通用人工智能诞生的第五年。
智能机械对于人力的取代,呈现出一种加速度。
到这一年,社会生产中的人力占比对比智能机械,通用人工智能负责的那些已经只剩下小部分。
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大量智能机械被得到使用,新建的工业生产集群中,高度无人化,乃至完全无人化得到了普及。
为智能时代提供算力支持而修建的算力中心,已经有相当数量修建完成被投入使用。
只是在智能时代滚雪球一般生产力增长的过程中,对算力的需要也是在滚雪球般的倍增。
按照相关统计,在这个时候,每增长一份生产力,其中有不小的一部分,都最终花在了增加算力上。
而且,这种增加算力消耗的生产力,在每增长一份生产力中的占比,还有增加的趋势。
……
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研究所。
这几年,信息去噪研究所的规模还在继续膨胀,
哪怕是划出了一个比较高的门槛,到这一年,信息去噪所内,直接参与研究的研究员数量还是超过了一万五千,
正朝着巅峰时期的011研究所追赶。
其中少部分,做着一些辅助通用人工智能在华国范围内普及的工作,
绝大部分则依旧在秦裕的带领下,投身对新的算力技术,算力装置的研究中。
在通用人工智能普及的智能时代,
此刻还限制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的就是两个方面了,
一个是能源,另一个就是算力。
能源不用多说,随着智能时代工业规模,生产规模的进一步膨胀,
对于能源的需要也是与日俱增,目前是还靠智能时代新增生产力,在相关能源物资的开采,能源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上加大投入来支撑着。
但显然这种方式很难永远的维持下去。
不过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秦裕和负熵研究院也还没有投身其中,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而算力方面。
意义自然也不用多说,
除了是秦裕期待的,强人工智能诞生的基础,也是智能时代运转的基础。
一众在秦裕带领下,投身其中的研究员们,知道其中的意义,
很确定自己正在从事着一份伟大的事业。
也能够感受到在秦裕院士带领下,研究进程的突飞猛进,
所以,自始至终,都是比较斗志昂扬的。
哪怕短时间内,算力技术的相关研究还没有产出秦裕想要的结果,
一众研究员们也都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
在算力技术的研究上,
信息去噪研究所,或者说目前相关研究领域,
在这个时代主要集中在几个方向。
硅基芯片,碳基芯片,量子计算机。
硅基芯片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算是已经走到头了。
受限于物理性质,硅基芯片的极限性能几乎是可以预期的。
在秦裕的带领下,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信息去噪研究所和负熵研究院也有往这个方向投入了一些研究力量。
在前一两年,信息去噪研究所综合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技术,拿出硅基芯片相关算力技术的最后一个优化方案,
最先进的硅基芯片对比过往,性能再提升了一截过后,硅基芯片也彻底抵达了物理上的极限,摸到了性能天花板。
算是给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众算力中心,提供了一种过渡使用的算力装置。
之后,信息去噪研究所也就基本放弃了这个方向的研究。
然后是量子计算机,
这算是一个最具有想象空间的研究方向。
量子计算机对比经典计算机,运算速度上是不止一个量级的提升。
但量子计算机同样有天然的缺点。
就是普适性不够,在面对一些特定问题时,量子计算机的解析运算速度极快,
但面对一些经典问题时,量子计算机又不再具备太大的优势了。
对于这个方向的研究,信息去噪研究所在秦裕的主导下,也投入了部分研究资源。
不过光对量子计算机方向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够的。
即便最终产出一些研究成果,可能也只能作为算力技术,另一种普及算力装置的补充。
所以,
再然后就是碳基芯片的研究方向了。
这是一个没有太多‘新意’的研究方向,
早在一两百年前,学界就已经有相关研究团队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
对比硅基芯片,碳基芯片的优势是明显的。
从物理上,就决定了同制程下,碳基芯片的性能能够超出硅基芯片不止一个量级。
也就意味着碳基芯片的性能上限,要高出硅基芯片许多。
只是在碳基芯片的研制上,本身也存在不少难题。
其中一些关键性难题,已经困住了学界超过百年的时间。
此外,在过往,关于碳基芯片还有一个生产环节的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