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媒体中心闪光灯如同白昼的星辰,密集爆裂。空气中混合着香水、咖啡和期待的味道。林逸风身穿崭新的索伯车队队服,坐在发布席中央,身旁是车队领队莫尼莎·卡滕伯恩。他身体前倾,双手习惯性放在桌下,指尖轻敲膝盖。这是内心进入戒备状态的信号。眼角余光扫过台下,那些好奇、审视、不信任的目光像无形的压力。他感到体内某种躁动不安的冲动正在叫嚣。
“林逸风先生。”一位来自英国《天空体育》的资深记者举起了手。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你中途加入索伯,顶替约翰·恩比德。很多人认为这更像是一次‘赌博’,或者说,你只是一个‘救火队员’。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你认为自己准备好迎接F1的挑战了吗?”
问题直接而尖锐。林逸风抬起头,目光平静望向提问者。
“赌博?或许吧。”他声音清晰而冷静,没有一丝波澜,“但F1本身就是一场关于速度和勇气的赌博。”
他稍作停顿。
“至于救火队员…如果能带来胜利的火焰,我不介意这个称呼。”
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与年龄不符的镇定。
“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赛道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回答滴水不漏,暗藏锋芒。不少准备看他慌乱的记者微微一愣。
紧接着,来自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记者用带着口音的英语提问。
“你在F2表现确实亮眼,但F1是完全不同的野兽。索伯赛车目前竞争力有限,你认为自己本赛季现实的目标是什么?积分?还是仅仅完赛?”
林逸风身体微微前倾,嘴角甚至泛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但眼神依旧冰冷。
“我的目标?很简单。”
他顿了顿,清晰吐出每一个字。
“将赛车推向它的绝对极限,或许…再超越一点点。”
话语带着近乎狂妄的自信。现场响起一阵轻微骚动。卡滕伯恩坐在旁边,面无表情,但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她需要的就是这种锐气。
“说到极限。”一个法国记者站了起来,“你的老对手,马克斯·维斯塔潘,似乎对你的F1首秀有话要说。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动态,配图是你F3时冲出赛道的照片,文字是‘有些人需要先学会把车留在赛道上’。你对此有何回应?”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毫不掩饰的玩味。这是明晃晃的挑衅。
林逸风表情没有变化,仿佛没听懂其中的嘲讽意味。他平静回应。
“马克斯?我们确实在F3有过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他刻意加重“关心”二字,“很高兴看到他如此…‘关心’我的职业发展。”
他端起桌上的水杯,目光落在杯沿。
“至于把车留在赛道上…谢谢他的提醒。我会记住的。毕竟,只有留在赛道上,才有机会…让他看到我的尾灯。”
台下有人没忍住笑出声。这回应既没动怒,又不动声色地反击,顺便表达了超越的野心。冰冷中带着刺,冷静里透着狂。
媒体见面会在议论声中结束。经纪人杰克·哈里森快步跟上林逸风,将平板递给他。屏幕上正是维斯塔潘那条推文,配图是他当年F3新秀赛季在斯帕雨战中失控冲入砂石地的照片。文字更加刺眼:“F1不是模拟器,宝贝儿。Good luck keeping it on the black stuff#F1#Wele Rookie”
林逸风看着那张照片,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那是他职业生涯早期的痛点,也是雨战心理阴影的诱因之一。维斯塔潘专挑痛处戳。
“这家伙…”杰克低声骂了一句,“还是那么招人烦。”
林逸风深吸一口气,将平板还给杰克。脸上恢复了平静。
“跳梁小丑。有时间发推,不如多练练模拟器。”
内心深处,一股怒火伴随着日漫主角式的呐喊升腾而起:可恶的红牛小子!等着瞧吧!我一定会让你在赛道上吃灰!
夏休期的喧嚣渐渐散去,F1围场重新被引擎低吼和轮胎焦味填满。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紧张感,尤其在索伯车队维修间。林逸风即将迎来F1生涯正式首秀,舞台正是传奇的比利时斯帕-弗朗科尔尚赛道。
这条蜿蜒于阿登森林的赛道以高速弯、巨大海拔落差和变幻莫测的天气闻名,是每个车手梦想征服也心生敬畏的地方。对林逸风而言,斯帕更承载复杂记忆——那次F3雨战失控,维斯塔潘推文上的嘲讽配图,都像幽灵盘旋不去。
傍晚时分,车队人员逐渐散去。夕阳金辉洒在艾尔罗格弯和拉迪里恩弯着名的上坡组合。林逸风独自站在看台上,俯瞰这条寂静却充满力量的巨龙。他闭上眼睛,四周虫鸣风声仿佛隔绝开来。
下一秒,整个斯帕赛道在他脑海中以惊人清晰度“亮”了起来。这不是简单回忆,而是“赛道记忆宫殿”的启动。无数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涌现、重组、分析。他的意识化作一道无形赛车,在意识操控下,以超越物理极限的速度在虚拟赛道上飞驰。他模拟走线,感受虚拟轮胎抓地力反馈,计算通过艾尔罗格-拉迪里恩组合的最佳速度和档位。斯帕每一寸沥青都在他的“宫殿”中被解构、分析、重塑。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线路,感受到了赛车在极限边缘的细微挣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