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收工时,林辰把剪辑好的视频发在了社区群里。视频开头是父亲编平安结的样子,配着文字“老爷子的秘密手艺”;中间是苏晴做手工皂的特写,字幕写着“草木清香,亲手熬制”;最后是王老汉劈柴的镜头,加了句“为街坊,忙不停”,结尾定格在“邻里手作集”五个大字上,配文:“正月十六,王老汉家院门口,手工皂、编织筐、手写福字,等你来淘。”
没过半小时,群里就热闹起来,二十多个点赞冒了出来。张大妈评论:“苏晴的皂上次用着特舒服,洗完手润润的,一定来捧场!”三楼的小王说:“大爷的毛笔字能卖不?我想挂家里,沾沾老辈人的福气。”还有人问编织筐的尺寸,说要给孩子当玩具收纳筐。
父亲凑在林辰身边看评论,眼镜滑到了鼻尖上也没察觉。看到有人夸他的字,他背着手在院子里踱了两圈,走到晾衣绳下时,偷偷咧了咧嘴,又赶紧收住,假装看天边的晚霞——晚霞红得像块绸缎,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个得意的孩子。
苏晴撞了撞林辰的胳膊,朝父亲的方向努嘴,林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正好撞见父亲对着晚霞偷偷比了个“耶”的手势,两人相视一笑,心里都暖暖的——原来再硬邦邦的老人,也藏着颗爱热闹、盼着被夸的心。
夜色渐浓,王老汉在灶房煮了锅红薯粥。红薯是他自己种的,黄瓤的,煮得烂熟,粥里飘着层亮晶晶的米油。几人围坐在灶房的小板凳上,就着一碟腌萝卜条喝粥。粥的甜混着柴火的香,在胃里慢慢散开,暖得人心里发涨。
父亲喝得急,烫得直呼气,却还是一勺接一勺往嘴里送,像是要把这暖乎乎的味道都装进肚子里。他给苏晴碗里舀了块红薯,又给林辰夹了根萝卜条,自己则捧着碗,边喝边点头,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喟叹。
“明天我再编两个大筐,”苏晴擦了擦嘴,拿出小本子记着,“争取多备点货,刚才群里有人问能不能定做装棉被的筐。”她想了想,又加了句,“再做几块薄荷皂,天慢慢热了,用着清爽。”
“我再拍点细节视频,”林辰喝了口粥,“突出手工皂的纹路和编织筐的竹节,让大家看看咱们这是真·手作,不是机器批量弄的。”他还打算写个文案,讲讲每个手作背后的小故事——父亲编筐时想起的老手艺,苏晴做皂时加的家乡花草,王老汉准备的酱菜里藏着的老伴儿的秘方。
王老汉抽着烟袋,在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映得他满脸通红:“我明早去村口李木匠那拉块展板,把你爸写的字贴上,再用红漆描个边,保准在集市上最显眼!”他又拍了拍胸脯,“酱菜坛子我也刷干净了,就等明天开始腌,保证酸脆爽口。”
父亲放下碗,用力点了点头,又指了指自己,意思是“我没意见,明天继续编筐”。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团,展开一看,是用铅笔在烟盒纸上画的摊位草图,比上次画得更细致了,连每种商品摆几排都标得清清楚楚,旁边还画了个小人举着“打折”的牌子,惹得大家都笑了。
窗外的月亮爬上树梢,清辉透过窗棂洒进来,把地上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父亲的影子挨着林辰的,苏晴的影子叠在王老汉的影子上,缠成一团,分不清谁是谁的——就像他们此刻的心,早就被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缠在了一起,暖得化不开,甜得像刚出锅的红薯粥。
灶膛里的火渐渐小了,只剩炭火在暗红地燃烧,映着墙上那片交织的影子,像幅慢慢晕开的水墨画,温柔,又绵长。
喜欢清澈的抵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清澈的抵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