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搁浅的文化惠民工程
宣传部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滞。
林辰坐在主位,身前摊开一叠打印整齐的文件,封面上是他亲手拟定的方案标题——《关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十个社区建设综合活动中心的实施意见》。他翻到第二页,是一组社区调研照片:灰扑扑的单元楼下,几个老人蜷缩在墙角晒太阳,眼神空洞;垃圾堆旁的空地上,几个孩子趴在破旧的纸箱上写作业,纸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发紧的紧绷感:“这些地方离市区最远,基础设施最差,居民的文化需求却最迫切。我们提‘文化惠民’,不能只盯着市中心那几个光鲜的社区。”
会议室里坐着宣传部的几位副部长和科室负责人,张涛坐在他左手边,依旧是那副谦和儒雅的模样,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却微微闪烁。他翻着手中的财务报表,慢条斯理地开口:“林部长,您的初衷很好,但现实问题也很具体。今年财政刚给抗旱救灾拨了一大笔款子,剩下的预算……实在挤不出钱来。”
“具体是多少?”林辰抬眼看他。
张涛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抗旱专项拨款占了全年文化口资金的60%,剩下的钱还要保障常规的报刊发行、文艺汇演,以及……老剧院翻新工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文件上“社区活动中心”的预算栏,“您这个方案,十个社区加起来要300万,目前账上……缺口太大。”
林辰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没再说话。他早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第一道坎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散会后,他没急着回办公室,而是径直去了财政局。
财政局的走廊里,人来人往,却没人主动和他搭话。他径直找到负责文化专项资金对接的科长陈志,开门见山:“陈科,我想查一下‘文化惠民工程’和‘老剧院翻新’的预算明细。”
陈志的脸色变了变,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报表递了过来。林辰扫了一眼,眉头瞬间拧紧——“老剧院翻新工程”预算:800万元;“社区文化惠民工程”预算:300万元(拟暂缓)。
“陈科,这800万的剧院翻新,是哪一级批的?”他压低声音问。
陈志擦了擦额角的汗,声音压得更低:“是……周市长亲自批的‘重点项目’,说是市里的文化名片,要重点打造。”
林辰盯着报表上的数字,指尖微微发白。800万,足够建至少二十个社区活动中心。而那些晒太阳的老人、写作业的孩子,还在等着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文化空间。
他谢过陈志,转身离开时,走廊的窗户没关严,冷风吹散了他桌上散落的几页文件。他弯腰去捡,一张社区活动的老照片飘了出来——画面里,几个大爷围坐在石桌旁下棋,旁边的水泥凳上坐着几个老太太,正笑着看他们。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能有个下棋的地方,就知足了。”
林辰愣了一下,脑海里忽然响起苏晴的声音——那个总往社区跑的年轻记者,上周还给他送来一批社区采访的照片。
他摸出手机,拨通了苏晴的号码:“苏晴,你之前拍的那些社区照片,还在吗?我想再看看。”
半小时后,苏晴抱着一个文件夹走进他的办公室,文件夹里全是她这些年在社区蹲点拍的照片:老旧的单元楼道里贴着褪色的“文明标语”,社区广场上孩子们追着一只塑料袋跑,几位老太太坐在石凳上织毛衣,眼神里带着无聊和期盼。
“林部长,我去社区采访时,大爷们都说‘能有个下棋的地方就知足了’,大妈们就想跳个广场舞,有个音箱就行。”苏晴翻着照片,轻声说,“其实他们要的不多,就是个能聚聚的地儿。”
林辰没说话,指尖轻轻抚过照片里那些老人的笑脸。他拿起钢笔,在桌上的“文化惠民工程”方案上圈出几个字:“优先建设城郊社区”。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推开。
张涛大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脸上带着惯常的微笑:“林部长,刚接到省文化厅的通知,省里要推‘文化产业园’重点项目,咱们市要是能争取下来,不仅能拿到上亿的扶持资金,还能成为全省文化示范点!”
他把手里的文件放在桌上,语气兴奋:“这可是大好事啊!林部长刚来,正好牵头争取,比那些社区活动中心重要多了。”
林辰抬起头,目光从方案上移到张涛脸上,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张部长,”他缓缓开口,“社区活动中心不是‘小项目’,是老百姓的‘大需求’。”
张涛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恢复了自然:“林部长,我理解您的心情,但咱们得讲政治大局嘛……”
“政治大局,”林辰打断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上的照片,“也包括让老百姓有个下棋的地方,对吧?”
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轻轻吹动着窗帘。
张涛的喉结动了动,最终笑了笑,没再说话,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林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缓缓拿起钢笔,在方案上又添了一行字:“建议首批试点:城郊三个社区,预算压缩至200万,优先解决场地和基础设备。”
他揉了揉太阳穴,心里清楚,这场关于“文化该为谁服务”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喜欢清澈的抵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清澈的抵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