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天或去面上了解情况,或到先进大队采访先进事迹,或陪书记到个别生产队解剖麻雀,向河渠带着不少材料回公社打算分类整理整理,看能不能写出篇调查报告之类的文章。刚进过道就被徐晓云叫住了,说是她将离开公社调到农机站去听分配,说交接手续已办好,只等接班的人一到,她下午就走;说总以为走前见不到他的,没想到他上午来了。
这消息来得很突然,向河渠说:“你到公社时间并不长,没犯错误,调到农机站去听分配,算是下放性质,凭什么?”徐晓云问:“没说理由。你在书记身边就没听到一点消息?”向河渠说:“只隐约在现场会上听郭书记告诉严书记,说你耳朵不太灵敏,不会为这个换你吧?”他眉头皱了皱,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是为那事?”徐晓云站起来说:“有那个原因 ,另外还有名堂。来,你接会儿电话,我跟你细说。”
向河渠接过耳机坐到徐晓云的位置上,边接电话边听她的陈述。他知道徐晓云的消息是真的,也知道消息是谁告诉她的。原来接班的是一位复员军人叫羊学礼,是郭副书记的内侄,在部队当过话务员,复员后在家闲着。种田呢,太苦,安排工作呢,排长、副连长退下来只能当个干事什么的,一个话务员能安排个什么好工作?社直单位可以安排,可那年头社直单位屈指可数,规模也小,区乡领导干部又多,关系人更多,屈指可数的社直单位内管理人员个个满员,到哪儿安置去?偏巧徐晓云出了个差错,让郭副书记逮到一个机会一个理由。
事情是这样的:风雷区政府打来电话,要教委办顾美玲去区里开会,秘书不在办公室,区里要徐晓云转告。徐晓云错听成郭梅林,偏偏郭梅林又是抓文教的,就电话告之,累得郭副书记不明不白地跑了一趟区政府。其实也难怪,临江土生土长的人是不太容易分辨“顾美玲”和“郭梅林”的,就象北方人的“黄王”不分、南方人的“吴胡”难辨一样,本算不上什么大事,论理也该没事了。
换了别人也许真的没事了,犯在郭副书记手上就有事。这到不在于徐晓云不会巴结人,连去部队结婚这件终身大事,回来后居然只发喜糖不请喝喜酒,他郭副书记到还不是这么个小鸡肚肠的人,而是另一件事让他恼火。以他公社党委副书记的身份、四十刚出头的年纪、血气方刚的身躯,去跟一个小小的话务员调情,居然遭严辞拒绝,还敢几天不搭理自己 ,真是反了天了。
这件事徐晓云第二天就告诉向河渠了,向河渠很气愤,又为她担心。徐晓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大不了回去种田,如不是阮主任因为你的原因,我不还在种田吗?”因而一说无缘无故地调离,就知道为这事。如果全为内侄,为什么没在安插徐晓云之前先让内侄来当话务员?
徐晓云说:“做人难,做一个女人更难啊。”向河渠说:“是啊,做人难,但难也得做哇。我妈说阎王菩萨让你投胎做个人,你就得做个真正的人,衣裳穿破不要让人点戳破。象黄娟这样受人点点戳戳,有什么意思?”
徐晓云说:“我并不后悔自己的拒绝。农机站就农机站,即使去车口机粮也不会比种田苦吧?种田的苦倒能吃,还在乎去机粮?这儿除你外,我没什么可留恋的。让让,我说完了,还是让我来接吧。”向河渠边摘下耳机,离开总机,边说:“两座山碰不到一起,两个人要碰到一起还不容易?只要你不嫌烦,我可以或抽时间,或路过时去看你的。”徐晓云回到原位,将耳机拿在手上说:“农机站不比公社,人多嘴杂,可别常去看我,没事惹人议论。公社也很复杂,你可要小心应付。”
向河渠说:“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既是看客也是演员,偏偏我们是个蹩脚的演员,不会逢场作戏。在公社这个舞台上,戏也难唱啊。你可曾听到关于我的什么?”徐晓云说:“要有什么不早告诉你啦,还会等你来问?从大家对你的评价来说,看法还都挺好,普遍认为笔头子硬,理论水平高,有工作能力,也肯吃苦。姓郭的说你呆板,但也承认工作勤勤恳恳,正直。你的老同学说处境基本还好,要是懂得点策略会更好。还有她说必要时也要学会巴结巴结严书记,要趁现在大家对你看法好,争取往上面推荐。说成坤的余志高、永忠的钱海涛、立新的阮正义都已被严书记推荐上去了,你也该努力努力。听说现在正是干部青黄不接的缺人时期,这时候最容易上去。”
向河渠说:“我也听说了青黄不接的说法,不过衡量衡量自己,文化水平能凑合,工作能力也自信问题不大,就是资历太浅。至于巴结人,你知道的,我最恼恨逢迎拍马了,只怕我做不来。再说严书记那么正直的一个人,让我给他去送礼,话该怎么说?你会吗?”徐晓云说:“别说我也不会,就是会,能帮你去送礼?傻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