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里,林烽正为原料短缺的问题绞尽脑汁,组织力量全力投入开矿和土法冶炼的准备工作。虽然沈泉找到了煤矿和铁矿,但大规模开采和冶炼非一日之功,远水难解近渴,生产线依然在消耗着紧张的库存。整个厂区弥漫着一种焦灼而紧张的气氛。
然而,就在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一封来自前线的、标注着“绝密加急”的信件,由师部通讯员快马加鞭送到了林烽手中。信封上那熟悉的、略显潦草的字迹,让林烽心头一跳——是李云龙!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李云龙那特有的、带着硝烟味和豪迈气息的文字扑面而来:
“林烽老弟:
见字如面!
他娘的,老子这回可干了票大的!跟着769团的兄弟们,前天晚上(10月19号),咱们摸到山西代县那个狗日的阳明堡机场,把小鬼子的飞机窝给端了!
哈哈,你是没看见那场面,打得那叫一个痛快!机场上停着的二十三架飞机,让咱们用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给炸了个稀巴烂,火光冲天,映得半边天都亮了!守机场的那一百多号鬼子,也大部分见了阎王!
重点来了!打扫战场的时候,老子留了个心眼,让战士们仔细搜。结果你猜怎么着?还真让咱们发现了个宝贝——有一架飞机,大概是停在角落,居然没啥大损伤,就蹭破点皮!这简直是老天爷送给咱们兵工厂的大礼!
老子知道你这家伙就喜欢琢磨这些铁疙瘩,立马就把咱们团里那个以前在沈阳兵工厂干过、见过点世面的老机械工程师给叫来了。我让他带着人,把这架完好的飞机,还有旁边那些炸毁飞机上还能用的发动机、仪表、零件,能拆的都给我拆下来!好家伙,机场仓库里还有一大堆修理工具和配件,还有不少桶航空燃油**,老子也一点没客气,全给他搬空了!
现在这些宝贝正想办法往你那儿运呢!路不好走,鬼子查得也紧,得分批悄悄运。你先有个数,准备好地方和人手!
这些东西,咱们现在肯定还造不出来,但老子相信,有你林烽在,迟早能让咱们八路军也有自己的飞机!到时候,也让他娘的小鬼子尝尝咱们从天上下蛋的滋味!
不啰嗦了,鬼子援兵快到了,老子得赶紧转移。
保重!等着收‘年货’吧!
李云龙
10月21日 匆匆”
信不长,但信息量巨大!林烽反复看了三遍,拿着信纸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阳明堡大捷的消息他略有耳闻,但细节如此惊人,尤其是竟然缴获了一架基本完好的飞机和大量航空器材,这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太好了!太好了!老李啊老李,你可是立了天大的功劳了!”林烽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极度兴奋的红光。
他立刻召集了苏沐辰、陈思远等核心骨干,宣读了李云龙的信。所有人都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震惊了,随即爆发出狂喜的欢呼!
“飞机!是一整架飞机啊!”
“还有发动机!航空工具!这可是无价之宝!”
“咱们……咱们是不是可以研究造飞机了?”一个年轻技术员激动得语无伦次。
林烽虽然同样兴奋,但很快冷静下来。他压压手,让大家安静:“同志们,冷静!李云龙团长送来的这份‘大礼’,确实意义非凡!这为我们未来可能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我们目前的条件,仿制飞机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支撑。”
他话锋一转,目光炯炯:“但是!这些缴获的实物,尤其是那台完整的飞机发动机,还有大量的工具和配件,对我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科研样本和技术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拆解、测绘、研究,了解飞机的结构原理、发动机的工作方式、航空材料的特性!这能极大地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甚至,某些飞机的制造工艺和特殊材料,或许能启发我们改进现有的武器生产!”
“对!厂长说得对!”苏沐辰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比如飞机发动机的精密加工技术、轻质高强度材料的使用、甚至一些传动和控制系统,都可能对我们改进发动机(如果有的话)、研发新式武器有借鉴意义。这就像得到了一本活的‘工业百科全书’!”
“还有那些航空工具和配件,”陈思远补充道,“精度肯定比我们现有的高得多,可以直接用于精密加工!”
思路明确后,瓦窑堡兵工厂立刻行动起来。林烽亲自选调了一批最优秀、最可靠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组建了一个临时的“航空器材研究小组”,由苏沐辰负责。同时,腾出新建厂房中最隐蔽、最坚固的一个区域,作为未来存放和研究这些珍贵缴获品的“航空技术研究室”,并加强了安保措施。
全厂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那批来自阳明堡战场的“宝贝”的到来。虽然明知前路漫漫,仿制飞机遥不可及,但这批缴获品如同在封闭的屋子里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看到了更广阔的技术天空,极大地振奋了处于原料困境中的兵工厂的士气。
林烽亲自给李云龙回了一封信,信中没有过多的客套,只有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和一项郑重承诺:
“老李:东西收到,意义重大,万分感谢!此份情谊,兵工厂上下铭记于心。我等必竭尽全力,从中研学,必不辜负此批器材与战友厚望。他日若有所成,功勋章上有你一大半!保重!”
信的末尾,他盖上了瓦窑堡兵工厂的鲜红大印。这不仅仅是一封回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阳明堡的硝烟已然散去,但那架幸运存留的飞机和它所代表的工业之光,却悄然启程,驶向黄土高原深处那座不屈的兵工堡垒,为未来播下了一颗充满无限可能的种子。而李云龙这个“败家子”这次看似冲动的“拆家”行为,却在无意间,为中国未来的航空工业,埋下了一粒虽微小却极其珍贵的火种。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