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式重机枪那沉甸甸的零件还摆在研究桌上,它那“射程远、稳定性好”的优点,像根刺一样扎在林烽心里。前线反馈和拆解分析都表明,这“铁公鸡”往往被鬼子放在坚固掩体后面,或者配上有一定厚度的钢制防盾,依托射程优势压制我军,普通步枪弹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似的,叮当作响却难伤根本。更别提那些偶尔出来耀武扬威、屁股后面冒着黑烟的鬼子薄皮装甲车了,它们仗着那层铁皮,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对缺乏重火力的步兵威胁极大。
“光能造出好枪好炮还不够,还得有能敲开敌人‘乌龟壳’的硬家伙!”林烽在研发小组的会议上,敲着桌子,语气坚决,“鬼子有重机枪防盾,有装甲车,咱们就得有能打穿它们的穿甲弹!”
“穿甲弹?”牛大力眼睛一瞪,“厂长,那玩意儿听说都是高级货,咱们这条件,能行吗?拿啥做啊?总不能拿铁疙瘩去硬磕吧?”
技术科的陈工推了推眼镜,沉吟道:“原理上,穿甲弹需要弹头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足够的质量,以集中的动能击穿装甲。我们现有的普通铅芯或钢芯步枪弹,硬度不够,容易变形或跳弹。”
赵永强也皱着眉头:“而且初速太高,有时候反而容易在倾斜装甲上打滑跳飞……”
林烽听着大家的疑虑,脸上却露出了成竹在胸的笑容。他早就琢磨这事儿了。“同志们,困难是有,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咱们搞不了洋人那种复杂的被帽穿甲弹,但可以搞土法穿甲弹!”
他拿起一颗普通的7.92毫米步枪弹,比划着说:“咱们就从这基础上改!关键在两个地方:弹头材料和装药量!”
“第一,弹头材料!”林烽目光扫过众人,“咱们要用比普通弹头钢更硬的东西!我记得以前听搞地质的同志提过,有一种叫钨矿的石头,极其坚硬,耐磨!咱们能不能想办法,搞到一些钨矿石,想办法提炼出钨粉,或者直接找到一些钨合金的边角料?用它来做弹头的芯子!”
“钨?”陈工眼睛一亮,“钨的硬度极高,熔点也高,确实是制作穿甲弹芯的理想材料之一!如果能找到,哪怕是纯度不高的钨合金,其硬度也远胜普通钢材!”
牛大力挠挠头:“钨矿?听着耳生……这玩意儿上哪儿找去?山里能刨出来不?”
林烽笑道:“我已经让老周(后勤)去打听了,看看附近矿区或者城里旧的五金工具厂、灯泡厂(钨丝)能不能找到点门路。就算一时找不到高纯度的,先搞点含钨的硬质合金废料试试也行!”
“第二,装药量!”林烽继续分析,“普通子弹为了追求远射程和杀伤力,装药多,初速高。但对付装甲,有时候初速太高,弹头反而容易在坚硬的倾斜表面发生‘跳弹’,滑飞了。咱们可以适当减少一点发射药的装量,让弹头以稍低一点、但更稳定的初速撞击目标,就像用锤子砸钉子,要的是那股实在的冲击力,而不是蛮横的冲撞力!”
“降低初速防跳弹?”赵永强若有所思,“这思路……有点反直觉,但仔细一想,好像真有道理!就像石头打水漂,角度和速度对了才能跳起来,速度太快反而一头扎进去了。”
“对!”林烽赞许地点头,“咱们就是要让这‘石头’,一头扎进鬼子的‘铁王八’壳里!”
思路明确,说干就干!兵工厂的“触角”再次发动起来。老周那边果然不负众望,几天后,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还真弄回来一小布袋黑灰色的、沉甸甸的颗粒状物质,据说是从旧矿山和废弃工具厂搜集来的钨合金碎屑和粉末,纯度不敢保证,但硬度绝对够。
“宝贝啊!这可是宝贝!”陈工拿着一点钨合金屑,在砂轮上轻轻一蹭,火星四溅,他兴奋地说,“硬度远超普通工具钢!完全符合要求!”
材料有了,立刻开始试制。改造工作主要在弹药车间进行。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普通步枪弹的弹头拆开,取出原来的铅芯或软钢芯,然后将精心称量、压制好的小型钨合金柱塞作为新弹芯,重新装入弹头壳内,并用铜制或被甲紧密包裹固定。同时,根据林烽的建议,适当减少了底火舱内的发射药量。
第一批土法上马的7.92毫米穿甲弹试制品,看起来和普通子弹区别不大,只是弹头稍微重了一点点,显得更“敦实”。
“走!靶场见真章!”林烽大手一挥,带着研发小组和试制的样品,再次来到了测试场。
这次测试的目标不再是普通的土墙或木靶,而是特意找来的几块不同厚度的废旧钢板,最厚的一块有10毫米,模拟重机枪防盾;还有一块6毫米的,模拟装甲车侧面装甲。
首先测试的是300米距离,对准那块10毫米厚的钢板。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使用经过校验、精度极高的“81式-2”步枪作为测试平台)。
众人举着望远镜,紧张地盯着靶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