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的炼钢车间,空气里总飘着股灼热的铁腥味。老吴正盯着土高炉的火,额头上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淌,手里的铁钎时不时伸进炉口搅两下——炉子里炼的是给迫击炮车间的粗钢,可他心里总犯嘀咕:这钢是结实,可铸出来的炮身太沉,上次听运输队的战士说,一门82mm迫击炮连炮架带炮身得扛三个人,翻山越岭时累得直喘气,要是能轻点就好了。
“老吴,别愣着了,钢水快好了!”牛大力扛着袋焦炭走过来,往炉里添了两勺,见老吴盯着炉口发呆,忍不住问,“你琢磨啥呢?是不是又嫌炉子慢了?”
老吴叹口气,把铁钎往地上一戳:“慢倒不怕,就是这钢铸的炮身太沉,前线战士扛着费劲。要是能有又轻又结实的钢,就好了。”
这话正好被路过的林烽听见,他停下脚步,眼睛一亮:“老吴,你说的没错!咱们一直用纯粗钢做炮身,是够结实,但重量确实大。我最近在想,能不能用‘粗钢+锰铁’炼合金钢?锰铁能增加钢的强度,还能减轻点重量,说不定正好能解决炮身沉的问题。”
“合金钢?”苏婉跟着林烽过来,手里还拿着本《钢铁冶金手册》,翻到记着笔记的一页,“我查过,锰含量控制在1%-2%,钢的强度能提不少,重量还能降点。咱们仓库里不是有上次缴获的锰铁吗?正好能试试!”
家泉次郎也凑过来,他之前在日军修械所见过合金钢零件,立马点头:“这个方法可行。我以前修过日军的机枪,枪管就是加了锰的合金钢,比普通钢轻,还不容易变形。不过锰铁加太多会脆,加太少没效果,得精确控制。”
“精确控制?”老张从制管车间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刚加工好的炮身毛坯,“咱们又没精密仪器,咋测锰含量啊?别到时候炼出来的钢要么太脆,要么没效果,白浪费材料。”
牛大力也跟着点头:“就是!上次我帮迫击炮车间扛炮身,是沉了点,但结实啊!要是炼坏了,前线战士用着出问题,可咋整?”
林烽笑着拍了拍手里的锰铁块——这铁块黑沉沉的,上面还带着点锈:“用土办法测!咱们先按1.5%的比例加,就是100斤粗钢加1斤半锰铁,炼出来后敲一敲听声音,再用锤子砸一砸,看强度;重量的话,铸个小方块,跟纯粗钢的方块放一起称,不就知道轻没轻了?”
“行!那咱就试试!”老吴一听有办法,立马来了劲,“我这就把锰铁敲碎,按比例配好!”
接下来的两天,炼钢车间热闹得像开了锅。牛大力负责敲锰铁,他拿着大锤子,“哐当哐当”砸得火星子乱飞,结果没注意,一块碎锰铁弹起来差点砸到脚,吓得他赶紧往后跳:“哎哟!这玩意儿还挺滑溜!”
小豆子蹲在旁边帮忙捡碎锰铁,见牛大力差点砸脚,忍不住笑:“大力哥,你慢点砸,别跟跟锰铁有仇似的!”
“你小子懂啥!”牛大力脸一红,赶紧调整姿势,“我这是想快点砸完,好早点炼钢!”
苏婉则拿着小秤,一点一点称锰铁碎块:“1斤半,不能多也不能少。上次我配炸药时多放了半克硝酸铵,差点出危险,这锰铁比例更不能错!”
家泉次郎也没闲着,他帮老吴调整高炉的风口,还特意在炉边放了个小陶碗——等钢水快炼好时,舀一点倒进碗里,冷却后用来测试强度。
第一次炼钢,大家都盯着高炉。等钢水炼好,老吴小心翼翼地把钢水倒进模具,冷却后敲掉模子,露出黑亮的合金钢块。林烽拿起铁块,用锤子敲了敲,声音比普通钢清脆;又让牛大力试着砸了一下,铁块没变形,反而锤子被震得有点麻。
“强度够了!”林烽高兴地说,又拿来秤称了称——同样大小的方块,合金钢比普通钢轻了差不多4%!
“成了!”众人都欢呼起来,牛大力抱起合金钢块,差点没抱稳:“真轻了!这要是铸成炮身,前线战士肯定省力多了!”
可没高兴多久,问题就来了。老张拿着合金钢块去制管车间加工炮身,刚用镗床钻了个孔,就发现钢块有点脆,孔的边缘裂了道小缝。他赶紧拿着炮身毛坯来找林烽:“厂长,你看!这钢是轻了,可有点脆,加工的时候容易裂,咋整?”
林烽接过毛坯,仔细看了看裂缝,又问老吴:“炼钢的时候,温度控制得咋样?”
老吴想了想:“温度跟平时炼粗钢一样,1200℃左右,是不是太低了?”
家泉次郎突然开口:“温度不够。合金钢需要更高的温度,1300℃左右,还要多保温半小时,让锰和铁充分融合,就不容易脆了。我以前见过日军炼合金钢,都是高温长时间保温。”
“那咱再试一次!”林烽立马决定,“老吴,这次把温度提上去,多保温半小时;老张,等钢炼好,你加工的时候慢点,别太急。”
第二次炼钢,老吴把高炉温度提了上去,炉子里的火苗从橘红色变成了耀眼的白色。牛大力在旁边拉着风箱,累得满头大汗,嘴里还喊着号子:“风再大!火再旺!合金钢!炼得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