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棒!”赵小花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多练几次,就能全对了。”
接下来的几天,赵小花成了弹药车间的“小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敲弹壳。技工们从一开始的分不清,到后来越来越熟练,甚至能听出裂纹在弹壳的哪个位置——裂纹在底部,声音闷得更明显;裂纹在侧壁,尾音会有点“沙沙”声。
林烽专门在车间开了个现场会,让赵小花给各车间的质检人员演示。家泉次郎也来了,他拿着弹壳,学着赵小花的样子敲了敲,点点头用中文说:“这个方法很好!日军修械所也有类似的方法,但用的是铁块敲,没你们的铜锤声音清晰。你们这个更精准。”
“那是!”牛大力在旁边插嘴,“咱们小花的法子,肯定比小鬼子的好!”
众人都笑了,林烽趁机说:“从今天起,弹药车间复装子弹前,必须先用‘敲击检测法’检查弹壳,每个弹壳都要敲,谁要是漏检,或者错检,就得去重新学,啥时候学会啥时候再上岗!另外,给小花记一功,月底发奖金的时候,多给她发两斤红糖!”
“太好了!”赵小花高兴得眼睛都亮了——她家里还有个生病的母亲,正需要红糖补身体。
自从推广了“敲击检测法”,弹药车间的不合格弹壳检出率一下子提了上来,每天能检出三十个左右有隐性裂纹的弹壳,这些弹壳要么重新回炉,要么用来做练习弹,再也没出现过劣质弹壳流入生产线的情况。
前线很快反馈,卡壳和炸底火的情况没了,战士们用起复装子弹更放心了。有次二营长来拉子弹,特意找到赵小花,笑着说:“小花同志,你这法子太管用了!上次我带着兵打伏击,用你们复装的子弹,突突突打了两百多发,没卡一次壳,顺利把小鬼子的运输队端了!李师长还让我跟你说声谢谢呢!”
赵小花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帮前线打鬼子,再累我也愿意。”
夕阳下,弹药车间的“叮叮”声还在继续,赵小花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小铜锤,认真地敲着每一个弹壳。老郑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水:“小花,歇会儿吧,都敲了一下午了。”
“没事,郑师傅,再敲完这一筐就歇。”赵小花接过水杯,喝了一口,“这些弹壳要是都合格,就能复装一千多发子弹,够前线一个连用好几天了。”
林烽站在车间门口,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兵工厂的发展,不仅靠他和苏婉、家泉次郎这些懂技术的人,更靠赵小花这样的基层技工——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琢磨、创新,用最朴素的办法解决大问题,这才是兵工厂最宝贵的财富。
苏婉走过来,轻声说:“你看,小花这方法不仅解决了弹壳检测的问题,还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现在各车间都在琢磨有没有更高效的办法,比如老张说想试试用竹筛筛铁屑,省得手工捡。”
“好啊!”林烽笑着说,“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后咱们要多鼓励这样的创新,不管是谁,不管方法多简单,只要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就是好办法。”
远处的炼钢车间传来风箱的“呼哧”声,和弹药车间的“叮叮”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生机的歌。林烽知道,有了这些肯钻研、肯付出的技工,兵工厂一定能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力量,直到把小鬼子彻底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而赵小花的“敲击检测法”,也会像一颗种子,在兵工厂里生根发芽,长出更多创新的果实。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