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关于战斗室的形式,大家产生了分歧。有人提议采用类似坦克的全封闭旋转炮塔,以获得全方位的射界。但杨国华提出了不同意见。
“旋转炮塔当然好,但对我们目前来说,技术难度大、重量超标、而且生产周期长。”他冷静地分析,“我建议,采用固定式战斗室方案,也叫突击炮思路。我们只给火炮提供左右各30度,俯仰-5度到+65度的射界。牺牲掉部分灵活性,换取结构简单、重量轻、重心低、便于生产维护的巨大优势!咱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快造出能用的自行火炮,形成战斗力,而不是追求完美。”
“说得好!”杨勇表示支持,“先解决有无,再追求更好!固定战斗室,正面和主要侧面我们用倾斜装甲防护,顶部和后方可以敞开或采用薄钢板,重点防御正面来袭火力。这符合咱们‘集中优势火力于主要方向’的战术原则!”
方向就此确定。田方立刻带着他的人,扑到底盘改造的详细设计和新部件加工上;杨国华则开始精确计算火炮基座的受力,设计新的制退器和驻锄机构。车间里,一台预留的“太行”坦克底盘被拖入了改装工位,火花四溅的切割和加固工作率先开始。
然而,就在大家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在第一次底盘与模拟炮身(用同等重量的钢锭代替)的整合配重测试中出现了。当沉重的“模拟火炮”被吊装到加强后的底盘上时,车体虽然承载住了重量,但整个前部明显有些“翘头”——重心过于靠前了!
“坏了,”田方一拍脑袋,“光想着加强后面扛后坐力,忘了这炮本身的重量大部分都压在了车体中前部,加上战斗室的重量,前诱导轮和对首对负重轮的压力太大了!这会影响行驶稳定性,尤其是下坡的时候!”
现场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这看似不算核心技术的“重心分配”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导致车辆操纵困难,甚至引发事故。
杨国华盯着微微抬起的车头,沉思片刻,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有办法!我们可以在车体尾部,专门为那个大型驻锄和液压机构设计一个配重箱,内部填充铸铁块。这样既利用了尾部空间,又在不射击时平衡了车体重量。射击时,驻锄放下,配重也同时发挥作用,一举两得!”
“好主意!”田方松了口气,“这就好比给一个喜欢‘撅屁股’的家伙,在尾巴上绑个秤砣!让它老实点!”
这个带着幽默的解决方案,立刻得到了实施。设计团队迅速修改图纸,在车尾增加了配重箱的结构。
底盘与火炮的“联姻”迈出了坚实但也磕绊的第一步。核心的结构方案确定了,但重心的波折提醒着所有人,自行火炮的研发绝非坦途。杨勇看着忙碌的团队和那台正在被“开膛破肚”进行改造的底盘,心中清楚,这解决了重心问题,下一个难关,恐怕就在那更为复杂的火炮固定、制退系统以及战斗室的细节设计上了。
这钢铁与火药的结合,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那门沉默的122毫米巨炮,正等待着属于它的、能够奔驰的钢铁坐骑。而瓦窑堡的工程师们,能否成功驾驭这两者结合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悬念,已然埋下。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