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阿妈,秀娟不是这个意思···还是担心他过不了这道坎。”
婆婆:“那你说该咋办?”
儿媳妇:“应该让他知道真相。毕竟,他是阿爸的唯一儿子呀!”
婆婆:“知道真相又能咋样,难道让他回来尽孝吗?”
儿媳妇:“作为儿子,让他回来陪阿爸最后一程,难道不应该吗?”
婆婆叹息:“唉,你阿爸就算是到了生命最后一程,可这一程需要多久?万一总是这副样子呢?”
儿媳妇:“他还可以回去呀,起码让他跟阿爸见最后一面,说一点知心话呀。”
婆婆:“唉,他如果看到阿爸这副样子,还能回得去吗?就算是强烈的责任感迫使他回去了,那他还能安心守岛吗?”
儿媳妇双手掩面:“阿妈···我···”
婆婆一把搂住了儿媳妇:“秀娟,这些日子委屈你了,这都是因为你了解的家里的情况,难道你想让伟先跟你承受一样的思想压力吗?”
婆婆的话令她心头一震,联系丈夫平时的负累,便黯然垂下头去。
婆婆刚才去送孙子去乡里新开办的幼儿园,因为当地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村里的年轻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留守儿童对老人们是一种负担,于是经乡政府批准,筹办了一家托儿所,为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免除后顾之忧。小志国也自然被优先批准进了幼儿园生活,也减轻了王家很多负担。此时送完孙子的婆婆想到老伴还没有吃药,便匆匆进了里屋。
刘秀娟被晾在外屋,感觉很无助,忧伤的心情就连宝贝儿子的下落都没顾得上询问。
过了一会,她才想起了儿子,赶紧出屋看一看,确定婆婆并没有带他回来。
她转念一想,难道小志国去邻居家玩了?
过了一会,婆婆从里屋走出来。
她赶紧迎上去:“阿妈,志国呢?”
“他上学去了。”
她感到不可思议:“孩子还那么小,上啥学呀?”
婆婆赶紧纠正:“哦,他是上幼儿园了。”
她又是一阵惊讶:“哪里有幼儿园呀?”
“就在邻村,是乡里开办的。”
她露出惊喜:“原来咱们这开幼儿园了,真是太好了。”
婆婆点点头:“是呀,现在大人们都特别忙,整个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是上面出台的政策。”
“哦,这个政策好,能减轻您的负担。”
“是呀,你就更不用担心这个家了。”
她鼻子一酸:“可是我的阿爸···”
婆婆显得很淡定:“你阿爸刚醒过来,听说你回来了,要对你讲几句话。”
她心里一动,立即拔腿就往里屋走。
婆婆并没有立即跟进去,而是去了厨房。她虽然敦促儿媳妇快回去,但也得招待儿媳妇在家里吃顿饭。
刘秀娟再次进入里屋面对公公,看到公公果然睁开了干枯双眼,散发出黯淡的光芒,就像是一个垂死之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一瞥。
她心如刀绞,不由凄切叫一声:“阿爸!”
公公经过刚才的小憩,已经积攒了一定量的底气,讲话也有劲儿了,首先示意儿媳妇先坐下。
刘秀娟一看公公的精神还好,便安心地坐在他的床沿,一副关切的眼神盯着老人:“阿爸,你感觉还好吧?”
公公微微颔首:“我没事,暂时还死不了。”
她鼻子一酸:“您老人家一定能延年益寿的。”
公公微微苦笑:“孩子,你就不用安慰我了,我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情况。”
她的眼泪顿时控制不住了:“阿爸···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让伟先留下遗憾···”
公公眼圈一花:“我叫你来就是谈一谈伟先···”
“阿爸,您想他吗?”
“想,当然想,他可是我唯一的儿子呀。”
“那好,我立即通知他回来探望您。”
公公勉强抬起干枯的右手:“不行,绝对不行。”
“您···不是想他吗?难道不想见他一面吗?”
“我当然想见他一面,但并不想让他一直守在这里而耽误了国家正事呀!”
“阿爸···”她心里顿时百感交集,还清楚记得当初丈夫守岛时,公公曾明确反对的。家里能支持丈夫的也只有婆婆。如今,公公为了支持丈夫,宁可不见这个唯一的儿子。
公公的两眼朝天:“人家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不对···只有孩子心里装着老人···为何非要要求守在病床前吗···作为老的···必须要为自己孩子的事业着想呀!”
儿媳妇几乎泪崩:“阿爸···您也要考虑伟先的感受···他还不知道您病成这样呢···”
“千万不能让他知道···我不想拖累他···”
“阿爸···他作为儿子,必须要懂得尽孝!难道您让他留下遗憾吗?”
“不,我会见他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儿媳妇好奇道:“要等到啥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