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周易解析了其技术后,那些阴火燃料,就都被他转化成刚煞之力,为己所用了。
超凡力缺乏,就得勤俭节约,周觉得山诡的用法太浪费了。
可惜山诡浪过那一拨之后,就不肯再来了,否则他倒是不介意送一块‘凯申物流’的牌匾给对方。
金教使用的火焰,周易以为会是阳火,毕竟这帮人神话太阳,然后崇拜之,在强力意愿和超凡力的加持下,鼓捣出些至刚至猛的阳火啥的不奇怪。
然后金教用的却是一种名为金火的奇特火焰。
这火焰燃烧时,将周遭的一切都映成金色,被这火焰熏过之后,宛如涂抹了金漆,而且有种浓郁的香火味。
金教军在渔港那边放火的景象,离着太远,没能看到。
但半山园林这边,周易却是近距离观摩了。
王孙感慨:“这金教别的也就罢了,唯独这份金焰香味,我是真的服气!馥郁芬芳、醇厚如油,不论什么场合、情况,只要闻到,都有种醉酒醺然般的舒适和放松感。”
周易却问了他一个不太扣题的问题:“瀛洲人陵葬,蓬莱人和方丈人,怎么葬?”
王孙回:“蓬莱人木葬,方丈人教葬。”
木葬周易知道,简单的说就是变成了花肥。跟地球汉人古时的土葬插柳差不多,只不过木葬是不要棺椁的,甚至会主动加入促腐败降解的物质。
“教葬,是怎么个葬法?”周易打破砂锅问到底。
“据说是以秘法制成干尸,在塔炉中享三年咏经超度,最后升天”
周易点点头,觉得自己明白了。
众所周知,红白事,乃人生大事。相应的,也是国之大事。
而三仙岛的丧葬,他认为,都受到了土着的影响。
瀛洲人,看到了山诡阴灵不灭、去而折返,可能是觉得在这瀛洲岛上,所有智慧生灵皆如此,于是玩起了古埃及那一套,为阴灵制作一个可以识别的躯壳,以方便其回归安息。
所以,陵葬一方面要防腐,以免尸体烂成一堆,难以辨认,另一方面就是存放,以墓穴陵寝的方式收纳,方便对号入座。
蓬莱人则是以木为寄托,既便于缅怀,又能惠及后人。另一方面,怕也有镇压处理的意思在里边。希望死者、既然逝去,就去的干脆点,别回来闹腾了。
方丈人处理起来,却是更加的功利化。灵魂是否能去了金教学说中的净土不太清楚,但躯壳却是要善加利用的。
所谓的秘法干尸,在周易想来,多半是抽取了生命力。
众所周知,人死不等于躯壳的细胞组织彻底死亡,而生命力的最常见载体是水。
因此,当对尸体进行脱水处理时,生命力也就顺便抽出来了。
当然,这是超凡的手段。
至于塔炉,就更好理解了。烧尸是要用到火的,而生火往往用到柴。
就以三仙岛的封闭,哪怕人不是很多,随着繁衍增生,几百年也足以将大岛薅秃了。
参照地球东方汉民族的发源地黄土高原,从卫星地图上看,那色泽快能跟戈壁荒漠媲美了,但在远古时代,那里可是水草丰满、森林遍布的广褒之地。
所以说,方丈岛金教的宛如烧窑般集中火化操作,没毛病。
什么咏经三年,那都是次要的。为的是凑够一炉。
周易向王孙问起这个问题,并非看到半山园林被烧,有感而发。而是他怀疑金教使用的金火中,加入了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跟从活体身上‘鲜榨’的又有不同,而王孙所言的香火味,其实应该叫做尸香。
至于周易为什么懂这个,当然是‘北阴玄枢御’造成的,诡帝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有此格位,许多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就知晓了。
发现了金火的秘密之后,周易多少有点蛋疼。
金教的路数辉煌中透着邪气,跟山诡比,可谓一个真小人,一个伪君子。无论谁笑到最后,都不是啥好事。
“三仙岛,有了人,又怎么仙的起来?好些时叫人间烟火,不好时就是乌烟瘴气。”
周易本来就因前世经历,有着看淡世情的冷漠,如今愈发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找到了理由。
于是他早早的就回转蛇骨镇,继续他的种田大业。
话说距他离开秦山号都两个多月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当然,按照周易的计划,远不是看看那么简单。
秦山号里仍有不少人在沉睡。
这些人醒来后,知晓仙秦王朝已经没了,必然会心思各异。
并且这一步操作,还涉及副本剧情的推进。
他自然是想要尽可能的拖延进度。
这样一来他就有更多的时间锤炼技艺,提高知识获取度,等等。
但怎么拖延,也是有说法的。
起码不能太一厢情愿。
万一存在隐藏的时间阈值,那些沉睡者彻底长眠不醒,他估计这副本多半会以bad结局结束。
所以,心中最好有个时间轴,时不时的结合实际,校队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