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我的语气不够严肃,又或许是陈金平他们见过太多的大风大浪,总之在我的话音落下之后,周围的人基本都没什么反应。
当然,我本来也不是为了开玩笑或者吓唬人,所以他们有没有反应都跟我关系不大,如果非说有什么影响,可能就是我接下来的态度了。
这算是我个人一点小小的“照顾”,也是我提前打预防针的主要动机。
我没有责怪刘晓星的意思,但可能是因为没有经验、或者存在形式的限制,总之这份所谓的、“虫洞”内部的探测数据,还远远达不到“完善”的程度。
打个比方——
如果需要的数据精度,是像通缉令和协查通报那样、从头到脚的描述一个人的全部特征,那么刘晓星提供的这份数据,大概就是“一米多的寸头男”这种程度。
用这份数据来完成威廉·凯恩的需求,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本来的打算,是这些人反应过大的话、就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说明情况——不过好像没这个必要。
“用你们能理解的方式来说吧。”
我稍稍提高音量吸引注意,随后用眼神示意那份数据:“这些数据显然是在‘虫洞’内部收集的,没有关于‘虫洞’入口的任何描述。”
“你们可以理解为,它描绘了一个房间的内部结构和布置,却没说这个房间在什么位置,至于门在哪儿、有多大、机械锁还是密码锁……这些信息一概没有。”
“我们也发现这一点了。”
威廉·凯恩点头说道,声音里隐约带着一点意外:“没想到你只看了一遍就能发现,看来我们确实找对人了。”
听着威廉发自内心的恭维,我忽然觉得有点无语:“凯恩教授,我不确定你说的‘找对人’是什么意思,但我能看懂这些数据,不代表我能提供需要的数据。”
“我知道。”
威廉·凯恩再次点头,接着顺手扶好了滑落的眼镜:“关于‘虫洞’入口的数据,我们已经在着手测算了。”
“测算?”
我听到这个词稍稍一怔:“是利用那些【新黑镜】、从‘虫洞’内部溢出的信号吗?”
“我们想过利用那些信号,但很可惜没有成功。”
威廉·凯恩叹了口气,仿佛又回到了失败的那一刻:“那些信号非常微弱,哪怕是利用DSM人员和【新黑镜】之间的同态连接,也只能划定一个大概的坐标范围,误差足有上千公里。”
“那你们是怎么测算的?”
我忽然感到一阵疑惑:“没有【新黑镜】的协助,人类还有什么测算手段?天文望远镜?‘虫洞’引发了空间扭曲吗?”
“根据Hubble、Webb以及Gaia的反馈结果来看,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都没有发现‘虫洞’区域存在明显的空间扭曲。”
“那是……射电望远镜?”
“你是想问X射线望远镜吗?”
威廉·凯恩试探问道,不等我回答又自顾自道:“Chandra X射线望远镜、以及Fermi 伽马射线望远镜,确实在目标区域发现了极端引力能、和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高能辐射。”
“但可能是由于‘虫洞’刚刚开启,有大量物质被吸入进去、产生了持续的极端能量释放,所以X射线望远镜虽然可以观测、却有着比信号探测更大的误差范围……”
“就像用热成像仪观察火堆,只能发现热源、无法确认起火点。”
陈金平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脸上忽然透出几分骄傲的神色:“不过我国的天眼射电望远镜,检测到‘虫洞’的异常高强度射电,可以把误差缩小到100公里。”
“FAST确实很厉害。”
威廉·凯恩深以为然的附和道:“刘晓星的行动能够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FAST提供了相对精准的坐标范围,才能让我们完成意识信号的定向发送,否则会产生极大的损耗。”
“……”
我分别看了两人一眼没说话。
FAST确实是一项伟大的成就,100公里的误差在宇宙尺度上,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航天器和“虫洞”。
“航天器的尺寸,是一定要比‘虫洞’小的。”
我叹了口气,打断两个人的继续恭维:“否则不是进不去的问题,而是会在触及边缘的时候卡住、然后被‘虫洞’的巨大引力瞬间扯碎——100公里的误差还是太大了。”
威廉·凯恩闻言一怔,不过没有表现出挫败:“这确实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决定采用物理手段进行测算。”
“……什么意思?”
我仔细琢磨了几秒,还是没理解他的想法:“物理手段?派人过去用尺子量吗?”
“噗!”
威廉·凯恩没忍住笑、喷了我一脸的唾沫星子,也让房间里的气氛稍微轻松了一点。
“这是个不错的建议,我会通知科研团队,仔细研究一下可行性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