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关之前研究过,这种小球的材质是硅酸盐纤维,然后用特殊的工艺进行了泡发。
形成了类似气凝胶的材质,内部原子排列方式非常巧妙,可塑性极强,冷却后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抗高温、抗高压、抗氧化、韧性强等诸多优秀特性。
当即,许关把之前发现另外一个小球的事情跟许开说了。
许开大为惊讶,继而他想到了一个可能:“阿关,荷花池里面那个球里面包裹的是那种细菌,你说,这个球里面会不会也是?”
许开点点头,道:“大哥,走,我们去实验室,把球打开看看。”
许开犹豫了一下,这可能是父母唯一的遗物,真的要打开吗?
不过他很快就抛掉了犹豫,只有打开,才有可能得知里面是什么。
即便里面什么都没有,再沾上就行了,没什么关系?
实验室。
在有机玻璃真空无菌操作箱中,许关很快用切割机打开了这个小球。
没想到里面竟然真的有东西,似乎是一团被揉成小球的纸。
在机械钳的帮助下,许关小心翼翼地把纸团摊平。
纸看上去还很新鲜,毕竟在近似真空的环境里保存,几乎不会有任何氧化和损毁。
小纸条展开,发现这张纸条长宽不过三四厘米,里面竟然还包裹着另一个小纸团。
纸上有字!
是父亲那熟悉的字迹,虽然很潦草,可兄弟俩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叫许建林,是山南农科院的大豆研究员,我的妻子叫陆青时,也是我的同事。这是我们的遗书,如果有幸被您看到,请把里面这张字条送到河阳县许家庄,交给许国顺或其直系亲属。拜谢。”
许关和许开对视一眼,竟然是父母的遗书,两兄弟瞬间眼红。
许关震惊,很快想明白了一切:“大哥,我想明白了!爸妈竟然是用这样的方式把遗书保留了下来!
“这是一种抗高温抗高压的材料,他们肯定是把遗书用这种材料包裹住,然后吞入了腹中。
“如此一来,尸体如果火化的话,这份遗书就可以保留下来。”
许开抽了抽鼻子,道:“这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这封遗书就难以重见天日。
“比如爸妈的尸体没有被寻回,或者被火化后骨灰没有送回来,我们就永远也看不到这份遗书。”
兄弟二人沉默,父母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竟然要使用这样极端的方式留下遗书?
良久,许关操纵着机械钳慢慢把里面的第二张纸条打开,这张纸条展开后比外面那张稍大一些,但长宽也不过五六厘米。
再大就装不下了,硅酸盐纤维小球的直径也就两厘米不到。
纸条上又是父亲熟悉的字迹,字体很小,正反两面都写得密密麻麻,一点空隙都没有——
我亲爱的家人: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到这封信,我和青时已经陷入了绝境,在这里和你们告别。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大豆研究,偶尔听一名驴友说起在西部见过一种高产野生大豆,就过去查看。我们带着两条狗驾车去了西部,幸运找到了那片野生大豆。跟普通的大豆非常不一样,不但植株高壮,而且硕果累累,按亩产估计至少能比普通大豆高产50%以上。我们一开始没有找到高产原因,后来通过观察根部,发现这种大豆的根瘤非常粗大,我们通过简单检测,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根瘤菌,分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能力非常强。我们就猜测,这种大豆之所以高产或许并不是大豆品种的原因,而是因为这种根瘤菌。
这一面只有这么多字,许关就翻到另一面继续看——
我们还来不及继续深入研究,就遇到了一伙不明身份歹徒的袭击。在两黄狗的拼死保护下,我们伤了他们其中一个人,抢了一棵大豆驾车逃走,行李全丢。青时为我挡了一刀,很快去世。我想去最近的县城报警,却发现我们上了通缉令。我意识到我们可能陷入了阴谋和危机,这时能相信的人只有家人,就驾车往河阳开。歹徒一路穷追不舍,我两天一夜没有合眼,虽然马上就要到河阳,但我已经坚持不住了。为了以防不测,我把仅有的硅酸盐纤维材料分成了三份,其中两份包裹住两份根瘤菌样本,让两条狗吞下,赶它们回家;另外一份我包裹了这份遗书,自己吞下。希望三份遗物至少有一份到达许家庄。建林、青时绝笔。
看完这封遗书,兄弟俩长时间沉默,内心百感交集。
许关多年来的猜测被证实了,父母的去世果然不是正常死亡,他们是被人追杀至死的。
父亲可能就死在距离河阳不远的地方,甚至就在河阳境内。
而不是上面所说的在西部某地做调研时遇到意外身亡。
怪不得回来的只有骨灰,并非正常死亡,他们不敢留下尸体。
而且这件事牵涉一定很广泛,因为还有一份通缉令,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更诡异的是,当年并没有听说过什么通缉令,而且父母是以烈士的身份送回来安葬的,绝对不可能有通缉令这回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