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兖州风云·于禁归附
第一节 泰山诡雾
护民阵挥师兖州,行至泰山南麓时,斥候回报:“圣典残部联合济北相鲍信旧部,散布‘护民阵强征童男童女祭旗’的流言,兖州百姓惶惶不安。泰山太守于禁率五千精兵驻守山口,更有圣典咒术师在山间布下迷踪雾,已有探马迷失方向。”
陈果轻抚护心绳上的齿轮,目光扫过随行的黄忠、张绣:“于禁字文则,乃鲍信旧部,素以‘毅重严整’着称。当年鲍信为护兖州百姓战死于黄巾军之手,于禁必继承其志,只是被圣典蒙蔽了双眼。”柳如烟凝视山间翻涌的灰雾,指尖凝出冰晶:“这雾中带有咒术气息,需先破了迷阵。”
甘宁主动请命:“某带水鬼营从泰山后麓的汶水迂回,顺流而下可绕到敌军侧后。”张绣拍了拍腰间金枪:“神枪营擅长山地奔袭,愿与甘将军同行。”陈果摇头:“迷阵中视野不明,冒进危险。子龙(赵云),你率二十骑携硫磺火把先行探路,汉升(黄忠)带弓箭手在两侧高地戒备,待雾散后——”他看向始终沉默的贾诩,“还需文和先生的‘反间计’。”
第二节 阵前辨伪
泰山山口,于禁身披玄甲,手持熟铜刀,身后“于”字大旗在雾中若隐若现。见护民阵大军止步,他沉声道:“陈果,你等在宛城、新野招兵买马,如今又染指兖州,与袁绍、曹操之流何异?”
陈果策马出阵,高举从圣典刺客身上缴获的蛇形令箭:“于将军可知,此乃圣典残部调兵令?三日前,他们冒充护民阵士卒,在东平郡劫走三百孩童,妄图栽赃嫁祸!”话音未落,雾中突然冲出数十名百姓,跪地哭号:“护民阵杀人啦!”
柳如烟眼尖,见这些百姓袖口皆有咒文暗纹,立刻以冰戟划出屏障:“将军请看!他们被圣典咒术操控,若再靠近,恐伤无辜!”于禁麾下副将李典忽然低声道:“主公,这些百姓衣饰新旧不一,倒像是临时拼凑的。”
恰在此时,赵云率骑兵冲破雾障,手中提着两名圣典咒术师:“于将军,这二人正在雾中操控百姓!”咒术师身上搜出的密信,赫然写着“待护民阵与兖州军两败俱伤,圣典将血洗泰山郡”。于禁的脸色瞬间阴沉,熟铜刀重重劈在身旁巨石上,溅出火星。
第三节 破雾交心
“放箭!”圣典残部见阴谋败露,竟从雾中射出毒弩。黄忠早在高地埋伏,弓弦响处,利箭如暴雨般压制住敌方弓箭手。甘宁、张绣趁机从侧后杀出,链刀与金枪在雾中交织,砍断最后几处咒术幡旗。灰雾渐渐散去,露出泰山脚下被圣典烧毁的村落——焦尸旁散落着孩童的布偶,臂上皆有蛇形刺青。
于禁望着惨状,声音发颤:“鲍将军当年拼死守护兖州,竟被这些贼子践踏……”陈果趁机道:“于将军可还记得,鲍信临殁前曾言‘唯愿百姓免於兵戈’?如今圣典残部行的正是当年黄巾军之事,而护民阵——”他指向正在救治百姓的军医队,“每到一处,必先建粥棚、设医馆,哪怕战事紧急,也未动百姓一粒粮食。”
李典忽然指着护民阵粮车:“他们的粮草上盖着‘兖州义仓’的火印,分明是从圣典手中夺来的!”于禁这才注意到,粮车上的封条确是济北郡旧物——三日前他派人追查的劫粮案,原来真凶竟是圣典。
第四节 军规试心
“某虽信你等非奸邪,却不能背弃兖州百姓。”于禁忽然列阵,熟铜刀直指陈果,“若你等能在半日之内,证明护民阵军纪胜过我兖州军,某便归附;否则,纵使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护泰山周全。”
陈果慨然应诺,当众传令:“所有士卒不得踏入百姓宅院半步,违令者军法处置!即日起,护民阵粮草分一半给泰山百姓,伤病者无论军民,皆可到医馆救治。”柳如烟则亲自带领女兵,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搭建临时住所,甚至将自己的披风盖在瑟瑟发抖的孩童身上。
正午时分,一名护民阵士卒拾到百姓遗落的玉佩,立刻上交军正。于禁看在眼里,又暗中派亲卫假扮百姓试探,却见甘宁帮老汉挑水时,竟因碰倒水罐而自罚三箭——箭箭都射在离自己三寸的树干上,以示警戒。
“陈将军治军,果然令行禁止。”于禁长叹一声,解下象征兖州军权的豹皮护腕,“当年鲍将军曾说,能让百姓夜不闭户的军队,才是好军队。今日,某愿率泰山军归附护民阵,唯求——”他看向正在教孩童识字的柳如烟,“不再让兖州百姓为流言所困。”
第五节 暗流涌动
归附仪式上,贾诩忽然附耳对陈果道:“圣典残部余孽正往寿张方向逃窜,那里有黄巾军旧将管亥驻守,恐成大患。”陈果尚未答话,于禁已抱拳道:“寿张乃兖州要冲,某曾与管亥交手,此人虽勇却无谋,若以粮草为饵——”
“不如让我去会会他。”张绣轻抚金枪,“当年在北地,某曾听闻管亥‘力能扛鼎’,正好试试他的膂力。”黄忠却摇头:“对付此等莽夫,当以智取胜。某愿带五百老卒,扮作黄巾军旧部,混入寿张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