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黄瓜以香江地产起家,60年代中期,港岛房地产暴跌时,他凭借塑胶厂积累的资金抄底,房价回升后一跃成为香江顶级富豪。
这期间,盛颂声负责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股票买卖,堪称李黄瓜的左膀右臂。
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中,霍建宁直至八十年代中叶才逐渐赢得李黄瓜的信任,并最终坐上了和记黄埔总经理的位置,由此奠定了他在香江作为职场传奇的基础。
彼时,盛颂声和周千和乃是李黄瓜最为倚重的左右膀臂。
面对二人的询问,李黄瓜面色凝重,缓缓摘下眼镜,以布擦拭。
他边擦边低语:“那人竟在天庭会议上提议组建香江财团,并有意用晨星控股的股份来换取其他家族核心产业的加入。”
“晨星控股的股份?”盛颂声惊愕反问,“他真舍得?”
周千和专注于地产业务,而盛颂声则在股市中如鱼得水,是一位精明的金融操作者。正因如此,他深知晨星控股股份的分量。
“确实如此。无论背后有无阴谋,此番举动显然非同小可。”李黄瓜续道。
尽管晨星控股在公众视野中并不显眼,但在香江真正的精英、企业界及商界大佬眼中,它是秦安手中的王牌。
这是秦安掌控旗下众多上市公司的核心资本。在港澳高层圈内,甚至有人愿以10亿港元求购其1%的股份,由此可见,这家公司市值至少千亿港元。
换算成1979年的美元,约等于130亿美元。而彼时,香江全年的GDP也不过200多亿美元。换言之,这家公司市值已超香江全年GDP的一半。
尽管这位富豪如此断言,但港澳两地权贵心里都清楚,秦安绝不会轻易出售晨星控股股份,即便真要出售,价格也远非千亿所能衡量。
单论晨星控股持有的新和记黄埔集团67.6%的股份,其价值就已接近850亿港元。而新和记黄埔集团的市值更是高达1256亿港元。
这仅是晨星控股众多资产之一。其旗下还握有新福平集团、华夏星传媒集团等多家公司的股份。
尽管后两者尚未上市,市值难以精确计算,但加上新和记黄埔集团,香江多数精英认为,仅这三家公司市值就已突破3000亿港元大关。
想用十亿港元购买晨星控股百分之一的股权,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也恰恰彰显了晨星控股股权的珍稀。
如今,秦安慷慨地提出以其为核心组建香江财团,这份诚意显而易见。
且不论秦安的诚意如何。
李黄瓜闻讯后脸色阴沉,心中不悦,皆因自去年起,他屡次向秦安示好,渴望加入天庭会这一商会组织,却屡遭秦安以各种理由回绝。
十月间,李黄瓜甚至请来了好友李兆吉和包玉港代为说项,却仍旧未能打动秦安的心。
李黄瓜不解秦安为何如此待他,只觉自秦安出现后,自己事事不顺,且在商场上与秦安屡有龃龉,他猜测这或许就是秦安拒绝他的原因。
对此,李黄瓜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能让秦安放下成见。
身为香江顶尖商人之一,李黄瓜虽平日里性情温和,却也有底线。
屡遭拒绝后,他心生怒气,不再执着于加入天庭会,转而打算在天庭会之外,暗中与秦安较量,期望秦安终能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主动拉拢。
正当他下定决心,却尚未筹谋之际,传来了天庭会聚会的消息。
闻悉秦安在会上提议组建香江财团,李黄瓜顿时慌乱。
身为长期稳坐华人首富宝座的他,不仅是杰出的商人,更是卓越的资本家,其过人之处,在于商业上的战略眼光。
凭借敏锐洞察,他涉足塑胶行业,赚得第一桶金;又以远见卓识,早于其他香江富豪进军地产,使得长江实业集团在七十年间迅速崛起,积累下惊人财富。
即便在平行时空的八十年代,他的战略眼光依旧卓越,令和记黄埔集团与长江实业远超其他香江富豪。
特别是在1987年香江股灾前夕,他提前两个月在股市大量抛售旗下公司股份,筹得300多亿港元。
股灾爆发后,他趁机低价购入,此役大获全胜,奠定了他未来华人首富的地位。
进入90年代,他以敏锐的眼光,成为首批进军内地房地产的香江商人,率先享受到了内地房地产的丰厚回报。
得益于87年股灾时的精准抄底,以及在90年代内地市场的布局,加之21世纪东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李半城的名字由此崛起。
喜欢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