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你看这个!”李曼递来本顾客留言簿,上面写满了“火炬模型给了我力量”“玻璃球故事让我想起爷爷”。最新的一条是那个校服男孩写的:“今天摸了哥哥的玻璃球,觉得爸爸的伤会好起来。”留言簿的最后一页贴着张照片,是表姐在炼油厂外拍的——夕阳把金属火炬照得透亮,远处的炼塔像红色的火炬台。
傍晚关店时,李曼塞给他个信封:“这是你三伯儿托人弄的代课老师报名表,下周去大港中学试试?”信封上印着学校的红章,让他想起附小面试时的 rejection letter。他摸着信封上的校徽,忽然想起老火炬手说的“光在心里”,此刻这光好像从粉笔灰变成了炼油厂的金属废料,依然扎手,却也闪着微光。
(五)炼油厂夜路的玻璃球光
七月的大港被炼油厂的管道环绕,林阳走在回家的土路上,把玻璃球对着炼塔的灯光。球心的枫叶裂纹在光柱里像条发光的管道,让他想起《夏蝉与火炬》未完成的番外:主角没能当老师,却在炼油厂边教工人的孩子读书,用螺栓做火炬,说“钢铁里的光比粉笔灰更亮”。
“哥哥!”那个校服男孩跑过来,手里举着个螺栓做的火炬,“我按你说的,把爸爸受伤后学会的单词都写在螺栓上了!”金属火炬里装着碎玻璃,跑动时叮当作响,像极了小说里孩子们用易拉罐做的火炬。远处炼油厂的探照灯扫过土路,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地面上,像两支正在传递的火炬。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出版社编辑的消息:“绘本首印五千册售罄,有读者说‘炼油厂火炬那段让我想起在厂里上班的父亲’。”附带的销售数据里,大港地区的销量占比最高。他想起老姑的麻花油锅,表姐的金属火炬,忽然觉得没考上附小这件事,像玻璃球上的裂纹,虽然疼痛,却让光有了更曲折的路径。
“哥哥,你看!”男孩指着炼油厂,探照灯下,无数碎玻璃在管道缝隙里闪烁,像谁把整瓶的玻璃球嵌进了钢铁里。林阳想起实习时那个没画完的五环,想起纪念林里发芽的卡片,忽然明白光从来不会因为一次落榜就熄灭,它只是从教室的粉笔灰,变成了炼油厂的金属碎片,继续在普通人的生活里,闪着不被注意的光。
他打开《夏蝉与火炬》的文档,新章节的标题栏写下:《炼塔火炬手》。正文开头是:“当主角在大港炼油厂看见炼塔灯光时,忽然明白奥运精神从不是领奖台上的聚光灯,而是像他手里的玻璃球——即使裂了缝,也能把钢铁折射的灯光,分成无数条发光的管道。那些没能成为教师的日子,不过是光换了条路,继续照亮这个世界。”
关手机时,屏幕亮起锁屏壁纸——还是长春那个冬天的雪景,但此刻看起来,雪地上的奥运五环轮廓已经被炼油厂的管道覆盖,每个环里都嵌着碎玻璃,像无数个被封存的清晨。远处传来表姐李曼的呼喊从津南方向飘来:“林阳!你爸从炼油厂下班了,让你明早带着玻璃球去学校报到!顺便带上老姑炸的火炬麻花!”
他站起身,把玻璃球塞进裤兜,球面上的裂纹硌着大腿,像条新的管道。那个校服男孩举着螺栓火炬走在前面,碎玻璃的叮当声和金属摩擦的哐当声混在一起,在大港的夜色里,谱成了一支属于落榜者的、却依然闪着光的火炬曲。他知道,自己的传递还在继续,只是这一次,跑道变成了炼油厂的路,观众变成了钢铁管道,而手里的火炬,是一枚带着裂纹的、却盛满了灯光的玻璃球。
喜欢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