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华北,烈日炎炎,但在瓦窑堡王家湾新落成的炼钢厂区内,比天气更炽热的,是所有人期盼的心情和那即将被点燃的熔炉。经过数月艰苦卓绝的运输、安装与调试,那批从太原方向历经千辛万苦、甚至付出鲜血代价才“请”回来的炼钢设备,终于在这片隐蔽的山坳里安家落户,完成了最后的“梳妆打扮”。
高大的厂房取代了昔日的窑洞,粗大的烟囱直指蓝天,虽然简朴,却自有一股工业化的雄浑气魄。设备安装负责人,一位从太原跟随设备而来的老师傅何强洗,正带着他的徒弟们和瓦窑堡的技工进行着最后的检查。何师傅年近五十,脸庞被多年的炉火熏得黑红,一双手布满老茧和烫伤的疤痕,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有神,看着这些擦拭一新的设备,如同看着自己孩子。
“何师傅,怎么样?都妥了吗?”林烽走进车间,关切地问道。即便是他,面对这即将开启的、关系到根据地能否实现高级钢材自给的宏伟篇章,心中也难免有些紧张。
何强洗用棉纱仔细擦掉阀门上最后一点油污,直起身,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林厂长,放心!所有设备,从高炉、平炉到轧机,俺们都反复检查了三遍以上,该紧的螺栓一个没松,该通的管路一条没堵!焦炭炼制厂送来的第一批焦炭质量上乘,红石崖的优质铁矿砂也堆满了料场!万事俱备,只等点火!”
他的语气充满了老工匠特有的自信和不容置疑。为了这一天,他和他的团队,已经熬了不知多少个通宵,吃住几乎都在车间。
就在这时,厂区外传来一阵汽车马达声和清脆的马蹄声。只见几辆吉普车在警卫人员的护卫下,驶入了厂区。车门打开,几位首长精神矍铄地走了下来。为首一人,身材高大,面容威严中带着亲和,正是八路军总部的副总指挥!他身旁,跟着129师的刘师长,以及以勇猛善战着称的386旅陈旅长!
这几位高级首长的联袂而至,让整个王家湾炼钢厂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地望向这边。
“哈哈!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嘛!”副总指挥朗声笑着,与迎上来的林烽、何强洗等人一一握手,“听说咱们自己的炼钢厂今天要开炉炼第一炉钢,我和刘师长、陈旅长可是迫不及待要来当第一批见证人啊!怎么样,林烽同志,何师傅,准备好了吗?”
刘师长也笑着打量四周:“好家伙,这厂房,这设备,看着就提气!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陈旅长更是直接,大手一拍林烽的肩膀:“林老弟,咱们前线可都眼巴巴等着你们的好钢呢!有了好钢,咱们的枪炮才能更硬气!”
林烽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立正敬礼:“报告各位首长!王家湾炼钢厂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炉点火!我们计划冶炼的,是专门用于制造重炮炮管和关键部件的高强度铬镍钨合金钢!”
“哦?钨合金钢?”副总指挥眼睛一亮,“就是你们之前用在炮盾上,连鬼子反坦克炮都啃不动的那种好钢?”
“是的,首长!”何强洗接过话,声音洪亮地解释道,“这次我们融合了黑石沟的钨矿、红石崖的铁,还有我们设法搞到的一些铬、镍,按照林厂长提供的改良配方,目标是炼出抗拉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特种钢!有了它,咱们自己造的重炮炮管,寿命和承压能力都能再上一个台阶!”
“好!要的就是这个!”陈旅长兴奋道,“赶紧的,让我们老头子也开开眼,看看这钢水是怎么炼出来的!”
命令下达,庄严的时刻到来。在何强洗师傅洪亮的指挥声中,巨大的加料机开始轰鸣,将严格配比好的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原料送入高炉。
“点火!”
随着一声令下,炉工将火把投入炉膛。刹那间,熊熊烈焰在炉内升腾而起,发出低沉的轰鸣!灼热的气浪即便隔着老远也能感受到。
高炉点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加精细和考验技术的平炉精炼。将高炉出来的铁水转入平炉,加入铬铁、镍板、钨铁等合金材料,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脱硫、脱磷、合金化……这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
副总指挥、刘师长等人并未离开,他们就在车间一旁的临时休息区,一边听取林烽关于兵工厂整体规划的汇报,一边关注着炼钢的进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白天进入夜晚,炼钢厂内灯火通明,炉火映照着工人们忙碌而专注的身影。
何强洗师傅更是如同钉在了炉前,汗水沿着他黝黑的脸颊不断滑落,工作服早已湿透。他时而在各个观察孔前凝神细看火焰的颜色,时而侧耳倾听炉内声音的细微变化,时而又快速下达调整燃料或送风量的指令。他的几个徒弟紧紧跟随着他,准确执行着每一项指令。
“师傅,这火色是不是还差一点?”一个年轻徒弟小声问。
何强洗眯着眼,头也不回:“还不到时候!得像熟透的柿子那种亮橙色,现在还有点嫩!稳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